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日常政治视角下乡镇政权的运作逻辑研究——压力型体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乡镇

关键词:乡镇基层政权运作,压力型体制,日常政治

  摘要


本文紧扣“中心工作”的实践形态和过程,紧紧围绕“乡镇基层政权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来解答“乡镇基层政权运作的内在逻辑是什么”的问题。
为此,笔者在西北部某省的双城镇展开了田野式调查和参与式观察,借助乡镇政权在一项阶段性的临时中心工作——发展特色林果业过程中对运作实态和方式的描绘来揭示乡镇基层政权的运作逻辑——策略主义。
在本文中,笔者借助“日常政治”的研究视角,以社会转型为背景依托,从宏观体制到微观背景,借用“压力型体制”、“科层制”、“非程式化的半熟人社会”三个概念,分析了乡镇基层政权运作的机遇结构;以乡镇政权、村级组织、村民互动构成的“乡域政治”过程中的实践形态为契机,选取双城镇为研究对象,以双城镇执行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政策过程为研究脉络,分别从政策议题的建构、聚合“地方精英”到聚合群众认同的发展过程,描绘了一幅乡镇基层政权运作的实然图景;在运作方式上,笔者借用吴毅教授提出的“擂”和“媒”来阐释乡镇基层政权在压力性体制、科层制、非程式化的半熟人社会这三元结构中的运作逻辑。“擂”反映了乡镇政府在压力型科层制下,面对逐级下达、层层加码并放大的“政治任务”时对上级政府的积极回应方式以及动员再动员群众形成集体行动,共同参与高压的“政治任务”。在“一手高指标,一手乌纱帽”的加压驱动下,乡镇政权采取“目标责任制”置换文本职能,工作组重组科层制,驻村制重构乡——村关系,并且凭借任务分解中的“讨价还价”的艺术来减少任务量和通过“制度性说谎”和造假的方式来保证“政治任务”形式上的完成;在面对非程式化的半熟人社会中,乡镇政权通过千方百计的说好话、套近乎、拟亲缘化、关系的嵌套、运作等自我矮化和“怀柔”的手段来“媒”村干部和村民,最终聚合群众认同来保证任务的超前、足额完成;最后笔者使用“中心工作”和“日常政治”两个概念并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两者的关系:“日常政治”被名目繁多的一项接一项的“中心工作”所代替,上级政府下达给乡镇基层政权的一项项“政治任务”构成了乡镇的日常政治,进而揭示出乡镇政权的运作逻辑——策略主义。
总之,文章从“运作的机遇结构、运作实态、运作方式和运作逻辑”四个维度解释了乡镇基层政权的实际运作过程和逻辑。从国家的宏观体制到乡村社会的微观背景,从议题的建构到聚合群众认同的发展过程,全方位展示了当前中西部农业型乡镇基层政权运作的实然图景和内在逻辑。通过对个案的深入分析,文章试图以小见大,分析在这种“上下之间”的三元结构中运作的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将县政改革和乡镇改革相结合的体制改革,加强乡镇政权的基础性权力,通过对国家授权治理形成一种国家授权、社会授权和公民授权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和谐授权格局,构建协商型秩序,进而达到一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