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秦岭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关键词:风险感知,评价指标,调查问卷,权重,模糊层次分析

  摘要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秦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然而自然灾害,尤其是暴雨灾害频发,给游客的生命财产和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威胁,所以做好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的工作尤为重要。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出游客在感知暴雨灾害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不同游客之间的风险感知能力差异,为游客、景区以及当地政府降低灾害风险、提升旅游安全管理、为游客的旅游决策、旅游行为选择和旅游认知提供信息辅助,同时为制定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以及防(减)灾设施建设服务,为当地政府灾害风险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完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公共安全研究内容,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本论文在查阅相关文献、阅读大量资料、深入访谈的基础上,从暴雨灾害知识、暴雨灾害风险态度和暴雨灾害风险行为这三大维度构建了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调查问卷把各个指标转换为能够度量的的题目,通过回收率、有效率以及运用SPSS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检验调查问卷的质量,判断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MATLAB编程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实例分析了不同游客的感知能力差异。
本文对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    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深入访谈,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总结他们感知风险的途径,初步确定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咨询专家对指标打分,运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完善,最终确定了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体系合理性检验
本文对指标的实施采用问卷的形式,选用半结构式问卷,在调查过程中听取游客的意见,对问卷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同时在问卷的后面设置开放性问题,让游客自由发挥,听取游客对防灾减灾的建议,为景区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对问卷的质量进行了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预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84.3%;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a为0.836,折半信度为0.743,暴雨灾害知识、暴雨灾害风险态度、暴雨灾害风险行为三个维度的Cronbach’s a和折半信度均在0.7以上,调查问卷的信度良好;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游客的反映,认为内容效度良好,调查问卷的KMO值为0.72,通过了Bartlett 球形检验,并且各指标的因子载荷均在0.4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3)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在指标权重计算的方法上,查询了相关权重的计算方法,以往研究大多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计算,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避免了层次分析法带来的缺点,同时对模糊层次法进行优化,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权重的计算既准确又快捷。
    通过对指标权重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哪些指标对游客风险感知能力的影响程度大,哪些影响程度相对小。在一级指标暴雨灾害知识、暴雨灾害风险态度、暴雨灾害风险行为三大维度中暴雨灾害知识对游客风险感知能力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38,其次为暴雨灾害风险态度,权重为0.33,最后为暴雨灾害风险行为,权重为0.28;二级指标中,在暴雨灾害知识中,游客对暴雨灾害类型的了解程度对游客的风险感知能力影响最大,权重为0.1776,在暴雨灾害风险态度中,游客对景区条件与发生暴雨灾害的关系对游客的风险感知能力影响最大,权重为0.2133,在暴雨灾害风险行为中,游客参加保险的行为对游客的风险感知能力影响最大,权重为0.2820。
(4)实证研究——太白山景区游客风险感知能力评价
通过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发放调查问卷,对其游客感知能力进行分析,表明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家中受灾情况不同感知能力不同:在性别上女性感知能力强于男性;在年龄上由强到弱为15-24岁、45-64岁、25-44岁、14岁及以下、65岁及以上;在职业上由强到弱为学生、公务员、农民、自由职业、工人、企业职员;在学历上由强到弱为本科及大专、硕士及以下、高中、初中及以下;在家中受灾情况上由强到弱为家中发生暴雨灾害比较多、一般、很少、没有。
(5)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能力与减灾战略
针对游客风险感知能力差异提出了政府、景区、游客从加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教育力度、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行为三个方面提高民众的风险感知能力,提高景区、政府防灾减灾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