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80西方哲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未著文字的学说

【答案】未著文字的学说是柏拉图没有写下来而只是口头教予他的学生的学说,又称不成文学说,这些学说的主要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言论。未著文字的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与不定之二是其中两条终极的原则,它们产生了形式,并通过形式而成为一切事物的原因。形式是数,在形式与殊相之间存在数理本体。大多数柏拉图学者并不关注这些学说,图宾根学派认为,这些学说代表了柏拉图哲学的真正本质,对话只是通往这一严肃哲学的初级阶段。

2. 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

【答案】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认为由于冷、热相互消长,气随着凝聚和稀散的运动而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宇宙万物。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综合了水和“无定形”的特点,气具有冷、热两种对立性质及与之相应的凝聚与稀散两种相反运动,因而可转化为具有其他性质的物质。当气稀散时,便生成火; 当气凝聚时,便产生风,风再凝聚成云,再凝聚变成水,更高程度的凝聚生成大地,最密集程度时变成石头。可见,冷和热的对立是生成的最有力因素。

3. 中道

【答案】中道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所作的概括。伦理上的“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他把“中道”作为德性的标准,德性的对立面是“过分”和“不足”两个极端,过分是“主动的恶”,不足是“被动的恶”。中道则表示德性的特质和独一无二的品格。他引用“人们行善只有一途,作恶的道路却有多条”形象地说明了“中道”标准的唯一性和邪恶程度的多样性。

4. 纯粹理性

【答案】纯粹理性是康德提出的哲学概念,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即“先验的理性”。康德哲学把以往去抽象认识对象已达到真理的思维方式转到先考察人类理性是否能、以及怎样认识对象本身上来,称为“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指对人类理性自身的考察,康德的三大批判是指《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二、简答题

5. 简述威廉·奥康区分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的观点。

【答案】威廉·奥康认为自明知识是必然知识,证据知识是偶然知识。

(1)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

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都是简单的认识。奥康认为命题有真假之分,可以通过两种认识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①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抽象认识,只通过词项之间的关系便能知道它们组成的命题的真假,这与对象存在与否无关,认识的是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②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直观认识,判断命题的真假要比较词项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对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的认识,而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偶然的。因此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2)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

直观认识与抽象认识形成的是关于事物的意念,均为简单的知识。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可以复合组成两种知识:

①证据知识,由直观知识组成,是偶然知识;

②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是必然知识。

6. 简述教父哲学中,信仰主义对哲学的看法。

【答案】教父哲学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派。在早期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相遇的时候,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分别是:

(1)信仰主义的态度,即将信仰和哲学完全对立起来,以德尔图良为代表,认为知识和哲学是使异教徒误入歧途的根源,必须根除。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即利用哲学为信仰进行辩护,以奥古斯丁为代表,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的信仰,虽主张“信仰寻求理解”,但信仰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

7. 休谟对实体存在的怀疑。

【答案】休谟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知觉的经验为基础、标准界限,而无从得知关于知觉之外是否有实体存在。休谟否认了实体作为知识对象的可能性,但他对“实体”观念的批判态度是怀疑论而非独断论。他没有否认实体,而是说,我们没有关于实体的知觉,从而也不可能有关于实体的任何知识,无论肯定实体还是否定实体的断言都不属于知识。至于知觉之外有无实体存在并不可知。本着这种怀疑论的精神,休谟依次否认了物质实体、心灵实体和上帝的可知性。

(1)对物质实体的否认

休谟说:“感官传来的这些感觉,究竟是否由相似的外物产生? 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依照体漠的观点,事实问题需要借助于经验才能解决,但休谟说:“经验在这里,事实上,理论上都是完全默不作声的。”因此休谟认为我们只有关于性质的观念,对性质的寓所或支撑点没有任何知觉。

纵使我们把注意力移至身外,伸展到宇宙尽头,也超不出知觉范围之外,想象出一种知觉小到的存在。休谟认为感觉与物质的联系是没有任何经验根据的。

(2)对心灵实体的否认

对于心灵实体,我们没有任何知觉。如果认为“自我”是一个心灵实体,我们是不可知的。休谟指出,每一个实在观念的产生必然归于某一个印象,“自我”并不像贝克莱所说的那样,是知觉的寓所或知觉活动的主体、承担者,因为我们并没有关于自我的一个固定不变的知觉。休谟说,我们对于自我的知觉只能是“那些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换言之,精神实体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可知的只是正在进行中的知觉的连续。

(3)对上帝的可知性的否认

对于上帝的存在和属性,我们没有任何知觉。休谟说,想要求助上帝的真实无妄,来证明我们感官的真实无妄,只是很无来由的一个拐弯。休谟不承认对于处于经验以外的上帝,他进而否定了历史上所有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其理由是:

①因为“上帝”的观念不是经验的对象,不能通过经验证明。“宇宙设计者”的论证和“终极原因”证明都试图用后天的经验的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违反了他的我们的观念不能超出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知识不能超出我们的观念的观点。

②上帝存在是一个事实问题,所以不能用必然推理证明,因为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不能先天地证明一个事实问题。

③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也不可靠,人类的不幸和痛苦提供了反证。既然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既不属于经验知识,也不属于抽象知识,那么其中就不可能有任何真理。

8. 简述库萨的尼古拉所说的哲学是有学问的无知。

【答案】尼古拉认为,哲学是有学问的无知。

(1)无限的无限

尼古拉认为,人们对每一项的探讨都是把不确定的对象拿来与一个预先认定为确定的对象进行比较,进而对这个不确定的对象作出判断。因此,每项探讨都是比较性的。无限的无限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因为它超出任何的比较之外,而且人类的理性是小可能知道物质事物的精确组合情况。因此,对于无限的无限,我们不会有任何准确的知识。

(2)有学问的无知

我们心中的自然求知欲是有目的的,它的直接对象就是我们自己的无知。我们若能完全实现这一求知欲,就会获得有学问的无知。即便是对于最热烈的求知者来说,最有益的事情也莫过于事实上精通他自己所特有的那种无知,因为绝对真理是小能为我们所知的。所以说,一个人对自己的无知认识得越清楚,他的学间就越大。尼古拉由此提出哲学是有学问的无知。

9. 为什么说是笛卡尔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思想基础?

【答案】笛卡尔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他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以“普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