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814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814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814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9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814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5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814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1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814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28
一、名词解释
1. 米利都学派
【答案】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都源于元质,最终又复归于元质。同时主张世界起源于一种永恒的运动,是由演化得来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基质是气,大地呈圆桌形状,气包围着万物。他们的哲学的共同特点是寻求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米利都学派开创了理性思维,他们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他们的思想观点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原的强烈兴趣。米利都学派揭开了希腊哲学以至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序幕。
2. 罗吉尔·培根的“四障碍说”
【答案】罗吉尔·培根的“四障碍说”是指罗吉尔·培根将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归结为四障碍的学说,这四个障碍分别是:①不适当的、靠不住的权威的榜样; ②习俗的长期性; ③来自无知民众的意见; ④用虚夸的智慧来掩饰无知。他认为为了消除愚昧、认识真理,首先必须认清这四个原因是一切暴行和毒害的根源,然后谴责它们,并把它们远远地排斥在科学考察之外。“四障碍说”是对经院学说的尖锐批评。
3. 第一实体
【答案】第一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它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赖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在《范畴篇》中,他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一切所是的东西的最基本的载体。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这一个”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在《形而上学》中的Z , H两卷,他又认为个别事物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形式先于质料。因此他提出形式是第一实体,认为第一实体是“其所是”,又称“本质”。他在第一实体问题上的不一致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是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四因”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
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决定的因素; 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被决定的因素。形式与质料相对立。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四因说回答“实体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构成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5. 简要叙述罗吉尔·培根是如何论述实验科学的优越性的。
【答案】罗吉尔·培根是提出“实验科学”这一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没有经验就没有东西可被充分认识。”一切事物都须被经验所证实。在他看来实验科学有以下三方面的优越性:
(1)能够充分证明科学的结论。
罗吉尔·培根认为虽然推理可以排除那些自相矛盾的科学结论,但是只有实验科学才是确定科学的必要条件。推理是不够的,经验才是充分的。
(2)可以辅助其他科学达到他们自身的目的。
罗吉尔·培根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真理。
(3)具有很强的自身实用性。
从事实验科学的研究本身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以此来实现人们的世俗目的。
6. 解释斯多亚派的按照自然生活。
【答案】(1)按照自然生活的含义
斯多业派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符合自己本性的生活,其口号是“按照自然生活”。所谓的自然是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或“共同法”。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根据斯多亚派的严格的决定论,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对命运的服从。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不能改变或控制,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
(2)非理性的情感
斯多亚派认为,不顺应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有四种:
①忧伤:忧伤是非理性的压抑;
②恐惧:恐惧是非理性的退缩;
③欲求:欲求是非理性的扩展;
④快乐:,快乐是非理性的膨胀。
“压抑”、“退缩”、“扩展”和“膨胀”指示不足和过度的心理状态。
(3)不动心
理性的态度的特点是“不动心”。斯多亚派认为不动心是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上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不动心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由于情感是非理性的,所以不动心是不同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斯多亚派视不动心为最高的德性,因为
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既然不能控制外界事情的发生,就应该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去应付世界的万变。不管什么样的命运,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有智慧的人都能保持平稳而柔和的心情。
7. 简述犬儒学派的基本思想。
【答案】犬儒学派的创始人是安提斯泰尼,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犬儒”标志着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基本思想是善即节欲,主要观点如下:
(1)安提斯塞尼的思想
①他认为善是节欲,即节制和禁欲。他认为德性是可传授的,只有德性才高贵。他不是道德虚无主义者,他相信德性即幸福,德性在于自由地做理性所要求的事情,对欲望和感情及财富、地位、快乐、痛苦采取漠然的态度置之;
②他认为德性是行为的事,不需要太多的学习;
③他认为有智慧者是自我充足的,其他一切善都属于他,智慧是最可靠的。
(2)第欧根尼的思想
①他认为人应选择与自然本性相符的生活,把本性和约定截然对立,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反对当时的文明生活和文化约束,把文明看成是本性的堕落,卞张抛弃音乐、几何学、天文学等研究,把它们看做是无用的;
②他声称自己爱自由胜于一切,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智慧者的财产;
③他要求人们顺应自然,主张效仿狗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其中包括小动心,即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泰然处之。
(3)评述
犬儒派的主张反映了一部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和厌倦,以极端的消极手段来表示抗议,但发展到后期遭到人们的厌恶。犬儒派的禁欲主义原则被晚期希腊的斯多亚学派继承。
8. 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
【答案】(1)思想来源
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来源于克塞诺芬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的哲学概念; 虽然两者都表示“不变的一”,但“存在”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他关于“存在”的学说包含着我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缤密的哲学论辩。
(2)基本内容
①“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滚圆的球体。“非存在”是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
②巴门尼德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巴门尼德明确指出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之间的分歧:
a. 存在物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这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遵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