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888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答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精神的范畴形式,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无所不包的全体和无限的实在,又称“绝对真理”、“绝对精神”。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之中。绝对理念作为上帝的形而上学复本,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真理的最终实现。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能动的自我,它外化于自身又回到自身,具有内在目的和理想,是生命理念与认识理念的高度统一。绝对理念这个概念把逻辑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四者结合起来。

2. 纯粹理性

【答案】纯粹理性是康德提出的哲学概念,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即“先验的理性”。康德哲学把以往去抽象认识对象已达到真理的思维方式转到先考察人类理性是否能、以及怎样认识对象本身上来,称为“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指对人类理性自身的考察,康德的三大批判是指《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3. 这一个

【答案】“这一个”是亚里士多德构造的专有名词。在《范畴篇》中,“这一个”是指“个别的且数量上为一个”,是与第二实体相对的第一实体的标志。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与“这一类”表示的共相相对立。在《形而上学》中,他提出了在形式、质料及形式与质料的复合物三者之间,形式最合乎“这一个”的标准。在这里,形式是一个殊相,但也有学者认为形式是一种共相。这一争论与“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表示的是普遍还是个别”的争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4. 百科全书派

【答案】百科全书派是指在18世纪参与由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全称《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编纂工作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是反宗教迷信、树立理性的思想领袖,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孟德斯鸡、伏尔泰、卢梭、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影响着当时法国每个有教养人士的基本信念。他们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贡献掀起启蒙运动的高潮。然而,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家们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他们并不属于某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

二、简答题

5.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性认识的观点。

【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的核心特征。

(1)理智的性质

他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即理智活动的原因在理智自身,不在外部事物的作用。因此,人只能在感觉对象呈现时才能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可感形式,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2)理智与可知形式

理智是形式的形式,感觉是可感事物的形式。只有可感的、有形的物体才能独立地存在,可知形式包含在可感形式之中,两者都是从可感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不同状态和性质。没有感觉的印象人们不能知道或理解任何东西。

(3)认识的三个阶段

①是感觉接受可感形式,可感形式同时包含了可知形式,只是此时理智尚未发生作用,对可知形式毫无认识;

②是想象对个别的可感形式加以比较、归类把相似的可感形式想象为一个印象,可知形式开始显露;

③是理智作用于想象的印象,把可知形式从可感形式中完全抽象出来,产生出理性概念。

6.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真理是全体”。

【答案】黑格尔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优先的原则,反对独断论、怀疑论与折中主义,认为真理不是对个别事实的简单判断,哲学的真理是科学,“真理是全体”。

(1)概述

“真理”是指通过目的的实现而达到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他认为真理是“客观性与概念相符合”,真理是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历史上后起的体系要比先前的体系更加高级,这些体系都是真理的一个环节。

(2)特点

①真理是全体,概念本身是一个整体,客观性在没有达到与概念符合之前是零星的、分散的、片面的,不能视为真理。

②真理的整体性决定它包含有一丰富的内容、层次和矛盾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具体的,具有“自己运动”的冲力,抽象的东西不能视为真理。

③动力使真理成为一个不断发展运动的历史过程,从“自在”到“自为”并最终抵达“自在自为”,静止僵化的东西不能视为真理。

(3)评价

黑格尔建立起以“真理是全体”为基础的集大成认识论体系。他承认康德的先验统觉原理正确地说出一切意识的本性,肯定费希特的功绩是从主体的能动作用中引申出逻辑范畴的系统,肯定谢林看到真理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认为这是哲学思维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7. 什么是“唯名论”? 其主要代表有谁?

【答案】(1)唯名论的内涵

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的观点必然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但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2)主要代表

①洛色林

洛色林是唯名论的真正创始人。他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共相并无客观实在性,它们充其量只是代表个别事物的空洞的“记号、词语、名称”。在洛色林看来,只有个别的部分才是真实的存在,作为部分之集合的整体也与共相一样,并无实在性,也不过只是一个词语或声音。把这种极端唯名论观点运用到“三位一体”的神学信条上,必然会导致“三神论”异端,即把作为圣父、圣子、圣灵的共同实体或共相的“上帝”看作一种缺乏实在性的名称或符号,从而得出有三个个别的、具体的神的结论。

②邓斯·司各脱

a. 强调上帝的本质是自由意志,上帝的意志要高于上帝的理性。

他认为上帝作为无限的存在,其理智和意志都是无限的。在认识论上,司各脱表现出经验论的倾向,他认为个别事物是最真实的实在,自然会把个别事物当作科学认识的唯一对象和出发点,由个别上升到一般。

b. 在共相问题上,个别事物是质料与形式的统一体,个别化原则是无须任何解释的终极原则。 他认为个别事物按其本性来说是最高的和最后的实在,只有它才是独立于理智之外的最真实、最实在的现实,而一般在理智之外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司各脱又承认事物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决定事物共性的一般形式,它解决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另一种是决定事物个性的特殊形式,它解决同类事物中“这一个”与“那一个”相区别的问题。这两种形式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个体事物的形式是_者相加的结果。

③威廉·奥卡姆

威廉·奥卡姆提出“奥卡姆剃刀”原则,又称“思维经济原则”,是对唯名论思想在方法论上的一种概括和提炼,被现代自然科学视为公理。“奥卡姆剃刀”原则被简要概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就是指“在可以使用少数几个原则时,应用许多原理,就是浪费时间。”“奥卡姆剃刀”的提出是针对经院哲学凡事都要寻求双重原因的繁琐做法,即在自然的原因之外还要寻找一个属灵的原因。奥卡姆把这一经济思维原则运用到共相问题上,从而指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之外再增加一般的实体就是多余的。在他看来,所谓共相不可能既是一个实体,又同时存在于许多物体之中。奥卡姆主义和唯名论思想的兴盛最终导致经院哲学的衰落,促进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