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用配额
【答案】信用配额是政府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属于直接信用控制。它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供给相对于需求极为不足,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2. 国际游资
【答案】国际游资是国际短期资本市场中那些高度流通、期限较短、追逐高利的投资资金。其中,流通性强是“游资”最显著的特征,因为高周转才可能获得高利润,所以这类资金经常从世界某一金融中心,迅速地流向另一个金融中心,对当地金融秩序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有时“游资”的跨国转移并不是要直接获取高利润,而是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为了逃避税赋、清查等等。在1929~1933年的西方经济危机期间,为了逃避本国货币的贬值,防范金本位的垮台或外汇管制带来的损失,美国有大量短期资本逃亡国外,对有关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类资金经常转移,好似烧红的金币那样炽热烫手、不堪久握,故又称为“热钱”。中国金融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国内也出现了这种性质的资金。
3. 弗里德曼难题
【答案】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货币量增加引起的名义收入增加,短期内会引起产出增加。但在名义收入的增加中,有多少是由于实际收入增加,多少是由于价格水平提高,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是很难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却是十分重要的。“货币收入的变动如何在价格与数量之间划分,函待更多的研究”,因而有人将这一问题称为“弗里德曼难题”。
4.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答案】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指标:
①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的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的做出反应。
③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④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口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十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发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
5. 最终的贷款人
【答案】最终的贷款人是指能作为银行业的坚强后盾、并为其信贷活动提供最终支持的金融机构,一般指中央银行。在1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或支付链条的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因此提出应山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最后贷款人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 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
6. 外部平衡(hxternal}; quilibrium )
【答案】外部平衡是相对内部平衡而言,主要指国际收支平衡。在开放经济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可分为外部平衡和内部平衡。外部平衡和内部平衡之间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冲突。二战后,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如米德(J.F.Meade )、丁伯根(J.Tin-bergen )、斯旺(T.W.Swan 、约翰逊(J.G .Johnson )和蒙代尔(R.Mandell )等都曾研究过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认为这两种平衡是有联系的,必须放在一起研究。当外部平衡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必须采取以下对策:支出增减型政策(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y ),即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支出; 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 eshifting policy ),包括贬值和直接管制两方面,前者采用汇率变动政策使国内国外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对本国商品和外国商品的需求转换。而直接管制,即对某些经济部门给予优待或限制(如关税、出口津贴、许可证、限额、外汇管制等),目的也在于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转换到国内产品上来。
二、选择题
7. 下列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操作的是( )。
A. 发行央行票据
B.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操作
D. 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现券卖断操作
【答案】B
【解析】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得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提高,货币乘数变大,最终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正回购的交易是央行卖出债券、回笼资金,承诺以后购回证券
的操作,ACD 三项均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8. 关于可转换债券,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可转换债券是指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子债券持有人按预先确定的比例(转换比率)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B. 大部分可转换债券是没有抵押的低等级债券,并且常由风险较大的小型公司所发行的
C.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筹措债务资本的能力较低,使用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将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D. 可转换债券不能被发行公司提前赎回
【答案】D
【解析】可转换债券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在符合约定条件之下,其持有者有权将其转换(也可以不转换)为该发债公司普通股票的债券。由于具有可转换的性质,债券利率低于普通债券,这有利于发行者降低筹资成本; 也正是由于具有可转换的选择,增加了投资者的兴趣。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还享有在一定条件下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发行人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
9. 实行专业化银行制的商业银行具有的特点是( )。
A. 经营长期信用业务与证券投资业务
B. 只经营吸收存款和发放短期工商贷款业务
C. 经营一部分工商贷款业务与保险业务
D. 与信托业、证券业综合经营
【答案】B
【解析】商业银行实行专业化银行制,只能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即吸收存款和发放短期工商贷款(包括贴现商业票据)等业务,其余的长期信用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信托业务、保险业务等则由专业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经营。
10.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金融合约,以下哪一项是一般的期货合约中没有被标准化的? ( )
A. 合约规模
B. 交割日期
C. 交割方式
D. 交割地点
【答案】C
【解析】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期货合约的交易是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完成的,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交割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11.西方学者所主张的货币层次划分依据是( )
A. 购买力
B. 支付便利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