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929之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929之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929之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10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929之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15
一、名词解释
1. 固定因素
【答案】固定因素:指该因素在样本中所有的可能的水平都出现了,该因素的所有可能水平仅此几种,针对该因素,从样本的分析结果可以得知所有水平的状况,无需进行外推。
2. 编码
【答案】编码,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3. 标准化均数差
【答案】标准化均数差:SMD ,两组估计均数差值除以平均标准差的结果。
二、简答题
4. 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的区别。
【答案】实验设计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实验设计包括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不需要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来分配被试,但是能够严格的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适合更广泛的研究目的。
相对于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更能准确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推出结论。但因为实验设计是在严格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因而其结论的推广性和使用性很难推论到现实环境中。而准实验设计的结论更具有现实说服性,能够在现实中推广。
5. 什么是假设? 假设检验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可以将假设划分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两类。假设的过程主要有:
(1)根据前人的研究、有关理论或日常观察等途径提出一个假设;
(2)通过操作性定义方式使假设中涉及的概念变得可操纵化;
(3)确定变量间的明确关系,根据变量关系的明确预测去设计研究;
(4)根据设计进行研究,观测变量变化,收集有关的资料;
(5)使用统计手段等方法分析资料,判断收集到的资料能否验证假设,如果不能验证,则重
新提出假设进行研究。
6. 如何提高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答案】信度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提高信度的方法
①适当増加测验长度,需注意新增项目应与原有项目同质,数量适中;
②保证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③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④选取适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团体上的分数;
⑤主试严格按照手册实施测验流程,评分者严格按照标准评分,实施环境标准化,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
(2)提高效度的方法
①控制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同时还要选择好特别恰当的效标,把效度系数准确地计算出来;
②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
③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④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7. 主成分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总和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称主分量分析,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
8. 各种非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方法及其评价。
【答案】非实验设计一般包括:
(1)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①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模式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为:
X O
X 是研究者施加的实验处理或者某种因素,O 是在施加实验处理后所测量到的结果,以评定该组接受处理后的效果。
②单组后测设计的评价
a. 优点:研究程序操作简单,为后续的真实验设计提供研究方向。
b. 缺点:缺乏对照组,除了实施的实验处理外,不能排除历史、成熟、选择等无关因素对后测成绩的影响,因此很难对后测结果进行解释,也就无法推断实验结果O 和实验处理X 之间的因果关系。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①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实验模式为:
在被试接受实验处理X 之前,先对有关的变量进行一次前测
在实验处理之后,再对有关的变量进行后测
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
a. 采用参数检验中的相关样本t 检验或z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b.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秩次检验。
c.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检验。
③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评价
a. 优点: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有关被试的基线信息和其他有关的信息;研究者可以得到同一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明显地观测到实验处理的效果。
b. 局限:由于没有控制组的比较,不容易控制历史、成熟以及统计回归等问题,难以判断前测后测的差异是由于实验处理引起的,还是实验处理以外的成熟、历史等因素引起的。
(3)固定组比较设计
①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如下:
虚线表示两组均为没有经过随机化分配所形成的固定组。虚线上面的为实验组,
为控制组的观测成绩。
②固定组比较设计的数据分析
a. 独立样本£检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b.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 检验法;
c.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中位数检验法;
d. 使用检验。
③固定组比较设计的评价
a.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实验内部效度,并对历史、成熟等因素进行控制。
b. 局限:由于不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导致实验前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可能不是等组,因而不能对两个固定组在实验前的差异进行估价,从而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
(4)事后回溯设计
①事后回溯设计的基本模式如下:
是研究者无法操纵或改变的自变量,O 是研究者观测的结果。研究者通过
两种类型,即相关研究设计和准则组设计。
然后施加实验处理X 的影响,表示研究通过操纵实验处理(X )后的后测成绩。虚线下面的为控制组,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实验处理,来推论变量间的关系。事后回溯设计从已经发生并存在差异的被试开始,追溯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