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根据下表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表
(l )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特点?
【答案】问题(1)
研究方案属于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指通过随机化程序选择同质被试,并且设置四种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类型。
问题(2)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将“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和“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加以合并的结果,并将“有无前测程序”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其产生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剔除出去,再对实验处理效应加以检验。
这种设计模式通过比较O 1A 和O 2A 、O 2A 和O 2B 、O 1B 和O 2C 、O 2C 和O 2D 之间的差异,从多角度来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 也可以通过比较O 2B 和O 2D 、O 2A 和O 2C 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同时,还可以检验“前测后测处理”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统计分析方法上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来对前测后测处理和实验处理(被试内因素)以及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间因素)之间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由此可见,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是一种设计严谨、内部逻辑关系清晰且具有很高内部效度的实验设计类型。
2. 到底是注意本身容量有限还是它所涉及的感觉、知觉以及其他高级心理过程容量有限?
【答案】不能简单认为是注意本身容量有限还是它所涉及的感觉、知觉以及其他高级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注意本身容量有限和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是容量有限性的两个方面。
(1)注意本身容量有限
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其中注意的能量分配理论认为,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只要对注意的能量没有超过上限,人们就能同时进行几项任务。但是注意的能量有限,这个界限具体是多少却不能被精确的估计。
(2)心理过程容量有限
注意的选择性与容量有关,可以从注意的两个特点来进行分析。首先,人们的意识知觉总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可以让人们通过控制感知觉,思维及行动活动的优先次序来影响人们的经验与行为; 其次,人们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执行各种心理操作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分析、思维、记忆及运动活动的规划。
因此,对于有限的理解,不能单独从某个方面来说明,因为注意本身和注意所涉及的感知觉以友其他的高级心理过程容量都是有限的。
3. 脑认知成像技术对于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脑认知成像技术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它对于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在科学史上人类第一次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的智力活动。就象天文学的发展有了望远镜,生物学的发展有了显微镜一样,认知科学的发展开始有了自己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对于人类关于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其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
(2)认知神经科学的目标就是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尤其是应用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来研究“精神(智力)和大脑关系的问题”。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认知神经科学实现其对大脑活动的观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是认知神经科学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这些脑认知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大脑活动时各种电磁、生理、生化等参数的变化,探索认知和智力活动的机制。其中,常用的
,高分辨率的脑磁图(MEG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代表性技术有:高分辨率的脑电图(EEG )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以及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等。
4. 怎样理解Fechner 定律的基本特征是用可分辨的刺激来表示可分辨的感觉?
【答案】(1)Fechner 定律假定心理量是与辨别成比例的,即一个刺激引起的心理量的大小与绝对阈限以上的JND 数目成比例,其数学表达式为:Rk=logS0+Klog(1+W)。
(2)Fechnex 定律表示的心物对应关系是:刺激S 0产生感觉R 0; S 1产生R 1直到S K 产生R K , R 1是与1个log (1+W)相对应的……R K 是与K 个log (1+W)相应的。心理量与物理刺激的对数成比例。S 0与S 1是两个刚刚可以分辨的刺激,R 0与R 1是两个刚刚可以分辨的感觉。
(3)刺激是可分辨的,而Fechner 定律将感觉以JND 为单位来表示,也是可分辨的。因此,Fechner 定律的基本特征是用可分辨的刺激来表示可分辨的感觉
5. 评价资源限制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资源限制理论把注意看做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
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资源限制理论的优缺点主要表现为:
(1)优点
①资源分配理论为注意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术语。
②资源分配理论可以解释某些特定的不需要有限注意资源的任务,这类任务包括一些不需要注意的任务(红呼吸)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需要的注意日益减少的任务(如打字)。
③资源分配理论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包含多重资源库的假设。
(2)缺点
①有限资源的性质通常是不明确的,这一理论仅仅说明了不同任务组之间共享一个共有的资源到何种程度,而没有探明资源的机制。
②资源分配理论是不能被证伪的。
6. 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案】(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2)思维的特征
①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②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7. 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IF. 的监控; 表现在能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依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 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觉察不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