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准分数
【答案】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量数。标准分数Z 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以测验分数的标准差来衡量原分数在其常模团体中地位高低的一种评定方法。标准分数Z 值可正可负,且一般取值在-3〜+3之间。当原分数比平均数高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Z 为正值;当原分数比平均数低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Z 为负数。在标准分数Z 的应用中,由于标准分数Z 分值过小,并往往带有小数和负值等缺陷,通常把标准分数Z 通过线性变换,转到更大的标准分数量表上。
2. 投射测验
【答案】投射测验是心理学上对人格进行测验的一种特殊技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地表现他的反应,由专家分析其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格特征。各种刺激情境的作用就像银幕一样,被试把他的人格特点投射到这张银幕上。投射测验的主要用途是测量一个人内在的、比较隐匿的问题。
二、简答题
3. 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为何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
【答案】(1)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原因
①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任何类型的测验,都应该保证测验结果的信度。 在常模参照测验的信度评估中,通常是以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相关程度越高,信度就越高,测验越可靠。
②然而,由于以相关系数表示的测验信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受测者团体异质性的影响,即被试异质性越高,测验分数分布就越广,从而相关系数越高,测验信度相应也就越高,因而,这些信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的应用价值就不免受到怀疑:目标参照测验的目的一般不在于鉴别个体差异,而在于了解个体在所测内容上的掌握水平。
③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试团体在目标参照测验上的分数分布比较集中,如高中毕业会考,一般来讲,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这样一来,若用相关系数作信度指标,由于其受到分数分布的影响,那么即使测验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所得的信度系数也会很低。可见,通常以相关系数所表示的信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是不太适用的。
(2)目标参照测验的效度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原因
①测验的效度是任何一个测验的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因而,效度分析在目标参照测验
的质量评估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目标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方法与常模参照测验中所介绍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太大差异,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统计指标上。以相关系数所表示的效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是不太适用的。
②如在效标关联效度中,常模参照测验一般用测验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验效标关联效度的指标,而相关系数大小受到分数分布的影响,不适用于目标参照测验,因而有人提出以“决策效度”来评估目标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
4. 简述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过程。
【答案】编制心理测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编制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测量的心理功能是什么,以及测量的用途。
(2)编订测量计划:确定测量覆盖的内容范围,以及在每个内容点上的权重。
(3)编辑测量项目:收集测量资料,选择测量项目的形式,编写测量的项目。
(4)预测与项目分析:通过预测来估计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以进一步筛选项目。
(5)合成测验:选择合适的项目,编排项目并编制复本。
(6)测量的标准化:包括实测内容、实测过程、测量评分和解释测量分数的标准化。
(7)鉴定测量:确定测量的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
(8)编写测量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测量目的,功能,理论依据,测量内容和方法,评分方法,信度,效度等内容。
5. 简述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及特点。
【答案】韦氏智力测验根据被试年龄的不同,分为韦氏幼儿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于1949年编成,用于6〜16岁的青少年。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共12个分测验。
①言语分量表
a. 常识测验,测查一般知识、兴趣及长时记忆等能力;
b. 领悟测验,测查判断和社会适应能力;
c. 算术测验,测查心算、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d. 相似性测验,测查抽象概括能力;
e. 数字广度测验,测查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f. 词汇测验,测查词汇、言语表达和长时记忆等能力。
②操作分量表
a. 数字符号测验,测查注意力、短时记忆力、眼手协调运动和思维灵活性等能力;
b. 图画填充测验,测查知觉和视觉空间组织能力;
c. 木块图测验,测查空间关系、空间结构和眼手运动协调能力;
d. 图片排列测验,测查部分与整体和逻辑联想能力;
e. 物体聚合测验,测查想象力、利用线索和眼手协调能力;
f. 迷津测验,测查空间知觉、计划和眼手协调能力。
言语分量表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和操作分量表中的迷津测验是备用测验。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特点
①测量具有复杂的结构,测验题目按难易程度排列。不仅包含言语量表,还包含操作量表。言语分测验与操作分测验交替进行。
②采用分量表的形式,将测验同一种智力的项目集中起来汇成分测验,各种年龄的受试者接受同样的分测验,这样可以对各种智力进行比较,且节省指导测验的时间。
③用离差智商来表示智力,其平均分为100, 标准差为15。
6. 简述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经典测验理论是以真实分数模式(亦即,观察分数等于真实分数与误差分数之和)为理论架构,所采用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浅显易懂,适用于大多数的教育与心理测验资料,以及社会科学资料的分析,为目前测验学界使用与流通最广的理论依据。但其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测验理论所采用的指针都是一种样本依赖的指针;即这些指针的获得会因接受测验的受试者样本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同一份试卷很难获得一致的难度、鉴别度或信度。
(2)经典测验理论以一个相同的测量标准误,作为每位受试者的测量误差指针,这种做法并没有考虑受试者能力的个别差异,对高、低能力两极端组的受试者而言,这种指针极为不合理且不准确,致使理论假设的适当性受到怀疑。
(3)经典测验理论对于非复本但功能相同的测验所测得的分数间,无法提供有意义的比较,有意义的比较仅局限于相同测验的前后测分数或复本测验分数之间。
(4)经典测验理论对信度的假设,是建立在复本测量的概念假设上,但是这种假设往往不存在于实际测验情境里。复本测量的理论假设是行不通的,从方法学逻辑观点而言,它的假设也是不合理的、矛盾的。
(5)经典测验理论忽视受试者的试题反应组型,认为原始得分相同的受试者,其能力必定一样;其实不然,即使原始得分相同的受试者,其反应组型也不见得会完全一致,因此,其能力估计值应该会有所不同。
7. 甲被试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 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测验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信度为0.93和0.94,问: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是否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答案】根据题意可知,应使用两平均数之差的显著性检验,并且假设两总体正态。
(1)提出假设:
HQ :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H1: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