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应关注少数适应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重视大多数普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增强全部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在诸多积极心理品质中,积极应对方式是一项非常重要、急需培养的心理品质。以往针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多关注消极应对方式的减少,通常采用小组训练或团体心理辅导,缺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积极应对方式形成的研究。本研究拟以社会学习理论为框架,设计并实施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形成为目标的适合大班教学情境(多于60人)的训练课程。
本研究以观察学习为基础,编制出中学生问题解决应对方式的训练课程。课程框架为:首先引导学生“注意”榜样行为,并将注意到的榜样行为进行符号化,然后进入“保持”过程;其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重复并深度“注意”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在比较中再次将榜样行为符号化以加强“保持”过程;第三步运用活动将榜样行为进行“动作再现”;最后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对效能。
训练课程实施时间为两个半月,随机抽取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开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中学生问题解决应对方式训练课程,对照班则开展其他主题的心理课程。使用黄希庭编写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前测、后测及干预结束后三个月的追踪测量,同时使用自编的中学生应对方式访谈问卷对实验班进行前后测,使用简易中学生应对方式他评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进行测量,并得出以下结论:
1.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自评应对方式测查、教师评定的应对方式评价和访谈研究三方面的评估,结果显示:前后测中实验班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水平有显著提高,对照班无显著变化,说明实验课程有效提升了被试的问题解决应对技能。
2 对照班幻想应对方式后测显著高于前测,实验班无显著变化,说明实验课程抑制了被试消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3实验班问题解决应对方式的提高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说明实验课程对男女生都有效。
4 追踪测评结果显示,实验课程对问题解决应对方式的培养具有可持续性。
5 实验班求助与发泄应对方式在追踪测评中显著增强,说明实验课程对个体的影响可能更大,促进其在干预后应对方式不断发生积极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