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关中面花的文化意蕴及其传播

关键词:关中地区;民俗文化;面花;民俗传播

  摘要


面花是中国特有的面食艺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广大小麦种植区。“面花”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宋代《东京梦华录》等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当时东京汴梁城制作、出售各种面花艺术和民间习俗的情况。明代的《宛署杂记》中,还记录了南阳一代农村每年的农历正月为了祈祷来年的粮食丰收,用面粉做成各种面食品称为“果食”。这些面食“花样奇巧百端”,人们相互赠送并将这些面食挂在田间、地头,以犒劳天地之神。
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丰富的文化,其中的关中面花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国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黄河流域悠久的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集实用价值与观赏艺术于一身,其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审美意味以及形神兼备的艺术造型无不反映了朴素的民众情感和意愿,表达了民族民众的本土文化特色。尤其在这里的农村,每家每户的妇人都能作得一手好的面食,而面花更是妇人间代代相传的手艺,制作面花几乎成为巧妇的标准。随着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民俗事物发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古老的民间礼俗事物正被现代文化冲击的消失殆尽。很多年轻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民间手艺,这样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本文对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与“关中面花民俗传播”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通过时间年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归纳统计,分析总结国内学者对于面花内涵传播的研究现状。进行这样文献研究主要是想深挖出面花在关中当地所具有的独特的民俗意义,并且探究这些文化意义是用何种形式传播的。鉴于面花这种民俗事物在今天已有被大众遗忘的危机,因此在民俗的传播上可以多借鉴大众媒体的传播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究出一条最适合面花这类民俗事物的传播方式。本文最终落脚到面花文化发展最终要靠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道路出发,以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方式,使得这类民俗事物在今天焕然一新,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