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814行政学及公共政策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权变观
【答案】权变观是指从权变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组织管理现象的一种理论。权变观是70年代形成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其中包括权变管理理论、权变领导理论、权变组织理论等。所谓权变,就是权宜通达、应付变化。权变观的中心思想是:
①组织是一个受环境的影响的开放系统。
②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③组织的管理方式具有灵活性。
2. 行政权力分配
【答案】行政权力分配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割问题。行政机构的设置就是行政权力分配的外在表现形式。行政权力分配的两种基本方式是结构性划分与功能性分割,具体内容如下:
①结构性分配。这是根据行政权力的层次性而对其所做的纵向垂直性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结构权力。结构权力使行政主体呈现出层级性的差别。在结构性分配过程中,影响行政权力层级性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就是其权力幅度的大小。
②功能性分配。这是根据行政权力所承担的任务及其客体的状况而对进行的横向水平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功能性权力。功能性权力使行政主体呈现出职能上的差别。
这两种分配方式使行政权力主体在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分都拥有相应的权力。作为行政权力总体运行过程的行政管理活动,就是在这些分配基础上实现的。
3. 团体社会环境
【答案】团体社会环境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组织或团体以及彼此矛盾、冲突或协调、一致的状态。社会组织或团体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组织社会化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政府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与各种社会组织或团体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达成自身的目标。政府与社会组织或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大致有三类:国家行政组织从团体社会环境输入信息; 社会团体从国家行政组织输入信息; 国家行政组织协调社会团体关系。
4. 心理分析方法
【答案】心理分析方法是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特征及其与之相一致的行为、团体行为与行政管理的关系的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方一法强调通过满足人的合理的精神需求实行激励,通过团体交互行为的影响来改变人的心态,实现心理平衡,建立集体行为准则,培养团队精神。心
理分析方法主要的研究范畴是人的内在的行为动机,团体内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方式,团体与团体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有效的诱导动机,改变团体交互影响特质的途径。
5. 公共领域
【答案】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商讨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公共交往场所。公共领域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哈贝与斯在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的,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一直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但其有别于私人领域,而只限于与公共权力机关有关的事务,而政治公共领域以公众舆论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加以调节。公共领域实际上承担了市民社会从重商主义乃至专制主义控制之下获得政治解放的语境当中的一切政治功能,用公共性原则来反对现有权威,使私人物主的旨趣与个体自由的旨趣完全一致起来,因而很容易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统一起来。
6. 机关
【答案】机关是指行政系统处理自身事务的部门、固定机构,及其所在处所、办公地点。广义的机关概念一般等同于行政组织、政府部门,狭义的机关概念是指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或设施。行政管理中的机关部分,其核心功能在于:作为行政组织的关键部位和枢纽,为组织目标的有效达成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发动、控制以及综合管理组织全体的运行,为政府职能的实现提供组织、环境、条件等的保障。
7. 行政预算
【答案】行政预算即国家预算,亦称公共财政预算,是由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编制和提出,由立法机关评议、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行政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部门组成。国家预算收入主要来自各种税金以及诸如公产收入、罚没收入、国债收入等其他收入,用于社会建设和发展、人民生活保障和提高以及国防开支。预算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履行政府职能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关键环节。因此,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
8. 行政领导权威
【答案】行政领导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对领导对象的影响力。它是领导权力与自身风格的综合反映,对领导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或影响。
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在于:
(1)行政领导权威有助于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条件下,统一思想、统一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2)坚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权威,是整合多兀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重要保证。
(3)行政领导权威是统一意志、高度规范化、系统化,强调行动统一、步调一致、整体协同配合的科学管理的核心和首脑。
二、简述题
9. 简述福利国家与改革的内容。
【答案】(1)福利国家与政府职能
[1]福利国家概念
福利国家是指由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实行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整个生存期间能够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平和多种福利的国家。福利国家是一种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国家形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普遍的制度选择; 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福利国家包含一系列将货币和必需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而这些制度和政策分配并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之上。其措施有:
①用累进税、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
②实行社会安全网制度,用社会保险等方式保证公民的最低收入,使每一保险项目的受惠者广泛化;
③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尤其是给年轻人以平等的机会。
福利国家的关键是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这此保障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以慈善的形式出现。在福利国家的政治理念中,国家的社会管理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家的对内社会保护职能与国家的对外职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满足社会需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2]福利国家的政府职能
a. 国家的对内社会保护职能与国家的对外职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的社会功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延伸和强化,满足社会需要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b. 保护国民免于社会风险的社会保障的职能是国家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政权合法性和政府权威的依据之一。
c. 国家的管理方式相应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
(2)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
1920年,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阿瑟·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社会福利国家依据四项基本原则:
①劳动权利,包括充分就业、终身就业、改善劳动条件;
②反贫困斗争,包括最低收入线,在反贫困、反社会排挤的斗争中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 ③风险保护。社会福利保障,也就是为了保护雇员和他们的家庭抵御疾病、事故、失业、死亡等风险的威胁而提供的保障措施;
④促进机会平等,包括用于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转换、业余活动的国家开支,资产受歧视的地区、社会集团以及个人的反歧视措施。
191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在同一个时期里,北欧、西欧、南欧的国家也都大大扩展了社会保障的范围,甚至为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计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