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81行政管理综合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机关会议
【答案】机关会议是指为了商讨和处理机关日常事务,进行沟通和协调,汇集意见和信息、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最终形成共识、进行决策的会议。政府中的机关,除了为推进自身机关管理工作而召开会议、议事决策、解决问题外,同时还负责政府部门中的各类会议的管理工作机关会议管理是机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具体行为
【答案】具体行为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具体行政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属于某个个人或组织,或者某一具体社会事项。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与确认行为、行政奖励与行政给付行为、行政征收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裁决行为等。
3. 揭发机制
【答案】揭发机制是指对于那些具有道德良心和正义感,为坚持伦理标准而违背组织政策的组织成员的一种保护机制。揭发机制是对检举揭发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其实质是借山揭发政府重大弊端的公务员,促进公务人员检举机关内部弊端的动机与行为,进而促进公共利益。揭发机制的作用在于保护公务员个人良知伦理道德; 维护专业伦理,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促进组织变迁: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推动政府制定新的政策。
4. 行政体制
【答案】行政体制是指经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基本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国家行政组织形态。行政体制与关于政府的概念相一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政府的意义上说,行政体制涉及与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相关联的诸方面的法权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从狭义政府的意义上说,它等同于政府管理体制。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行政体制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行政体制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而言的。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思维方式
【答案】思维方式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方式。它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思维方式是构成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基本支点,它对人们的言
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即具有物质性又具有非物质性。①思维方式的物质性表现为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 ②思维方式的非物质性表现为它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捉摸,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6. 效率测定
【答案】效率测定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搜集和处理生产、管理等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以衡量该活动是否有效的活动。效率测定有其特定的测定途径与方法,其要素包括效率测定的实施框架、效率示标、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在实践中,效率测定实际上是设计实施框架和效率示标,并根据设定的要求和程序收集和分析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方面信息的活动。
7. 社会舆论
【答案】社会舆论是指社会中多数人针对某一问题大体一致的看法。社会舆论与资产阶级的言论、出版自由相联系,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形式,是监控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的有效力量。社会舆论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压力作用和强化作两个方面。社会舆论往往会对公众个体形成强大压力,导致公众心理趋同倾向。社会舆论虽不是正式的权力,却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对国家行为构成直接的制约。
8. 公共财政
【答案】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它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从市场上取得收入,井将这些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活动。
9. 狭义行政责任
【答案】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公务人员作为政府的构成主体,在代表国家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当其违背与其公务身份同时产生的义务和职责时所承担的责任。狭义行政责任又有两种情况,即法律上的行政责任和普通的行政责任。法律上的行政责任主要指因触犯法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其主体恒定属于个人,他人不能为之承担或互换。普通的行政责任则主要指因具的工作制度或道德品质而产生的行政责任,不涉及法律问题。
10.行政权力合意化
【答案】行政权力合意化是指在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趋势。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注重的是人的权利与自主,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具体而言,行政权力的合意化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①行政权力合法性。合意化意味着行政权力合法性的进一步增强,摒弃单一的工具理性,做
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重,以公共理性为基础。
②行政权力的合理性。合意化意味着行政权力共识机制的形成,认定公共利益是公民与政府共商形成的社会共识,而非由行政主体单方面判定。
③行政权力回应性。合意化意味着行政权力回应性的增强,行政主体主动、积极、程序化、制度化地对行政客体的要求做出反应,最大限度满足公民需求。
合意化的行政权力就是将合情化、合理化、合法化有机统一的行政权力。
二、简述题
11.简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谈一谈你对两者关系的看法。
【答案】政府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都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合作与支持。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阶段分析:
(1)重商主义时期。甲一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重商主义经济学就提出了保护和扩人贸易,消灭封建割据,实行国家干预,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的主张。
(2)自由主义时期。随着商业资本转向了工业资本,资本诉求随之山主张国家干预转向主张自由资本主义。斯密是此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3)凯恩斯主义时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缺陷,为了弥补自由市场经济有效需求的不足,克服经济危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通过增加公共投入以刺激消费,其政策主张具体表现为:①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实现国家公共经济活动与私人资本运作的合作,指导社会消费倾向。②实行积极的公共财政和金融政策,通过国家经济活动影响有效需求和社会总体就业水平。③举债支出,即政府举债投资公共事业和弥补预算赤字,借此提高有效需求,增加总就业量。
(4)新古典综合理论和管理革命。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出现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即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该学派试图实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综合,实现凯恩斯总量经济范畴与新古典微观经济范畴的综合,实现静态经济分析与动态经济分析的综合。“凯恩斯革命”之后不久,另一场与凯恩斯经济思想和“罗斯福新政”的价值取向相互印证的“管理革命”逐步兴起。美国企业史研究学者阿尔弗雷德。钱德勒(以三部曲式的经典之作,即《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1962),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1977)和《企业的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1990)为理论形式,在美国工商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美国企业界的管理革命”。钱德勒宣称,现代工商企业中企业家阶层或职业经理群体与“现代复合经济企业”的结合,使企业已经获得了“自主的生命”,不仅对生产与消费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事实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预见能力和经济调节能力,以及主动、有效地于预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以自由竞争、市场调节、经济周期为特征的古典式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