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授课制,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组织形式

  摘要

教学组织形式由“个别授课制”发展到“班级授课制”,在人类历史上 确实是一个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不断前进,我们越来越清楚 地看到在二十一世纪倡导实施主体教育、高扬人的主体性的今天,在我们的课堂 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这种集中性的 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和弊端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 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组际交流、小组问个体交流的情境还不多见,在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中,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 识与技能的培养却重视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作业、学 习结果,一句话分数是唯一重要的,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 的利己行为,同学之间缺少仁爱、同情、更缺少互相协作。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片 面强调竞争,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阻碍了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 班级授课制相比,它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 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组问同质、组内 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采用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组合阅读法、 共同学习法和小组调查法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合作与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区别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有: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 种教学活动。小组的组建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和空间,教师的精讲为了小 组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它是 同伴问的互助合作活动;它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是以小 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 则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为学生主 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 径。   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社会 适应性的发展,合作意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 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对班级 授课制在新形势下所表现出来的弊端的弥补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有其丰 富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本课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 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 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吸收国外小 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的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 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进行 研究,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促进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