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金融系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除外责任

【答案】除外责任亦称“责任免除”,是指保单规定的保险人小负赔偿责任的灾害事故及其损失范围。表示方式有:①列举式,即在保险条款中明文列举出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范围; ②倒扣法,即凡是未列入承保责任范围的均属“除外责任”。由这些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除外责任大致分为除外的损失原因、除外的损失和除外的财产。之所以被列为除外责任主要是因为下列原因:①不可保风险; ②避免重复保险; ③减少道德风险因素。

2. 静态风险

【答案】风险按其所产生的环境分类,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其中,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失误所造成的风险。静态风险多属于纯粹风险,如台风、雷电、洪水、火灾、盗窃等风险事故。静态风险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风险的基本条件变化不大,因此,它的发生具有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来预测其发生的频率。静态风险一般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变动无关,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是不可避免的。

3. 保险索赔与保险理赔

【答案】保险索赔,是指当被保险人的货物遭受承保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时,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如由卖方办理投保,卖方在交货后即将保险单背书转让给买方或其收货代理人,当货物抵达目的港(地),发现残损时,买方或其收货代理人作为保险单的合法受让人,应就地向保险人或其代理人要求赔偿。

保险理赔,是指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而使被保险人财产受到损失或人身生命受到损害时,或保单约定的其它保险事故出现而需要给付保险金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行为,是直接体现保险职能和履行保险责任的工作。

4. 保险市场组织形式

【答案】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是指在一国或一地区的保险市场上,保险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经营保险。一般经营保险业务的组织,由于财产所有制关系不同,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①国营保险组织; ②私营保险组织; ③合营保险组织; ④合作保险组织; ⑤行业自保组织。

5. 代位追偿原则

【答案】代位追偿是保险基本原则之一,是指保险人代理被保险人向负有赔偿责任的第三者行使追偿权利。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而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取得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取得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当协助保险人进行追偿。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种:①侵权行为,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致使保险标的遭受损失; ②合同责任,第三者违约造成保险标的损失; ③不当得利,由第三者的不当得利产生的民事责任引起的代位追偿。保险人的代位追偿金额以其保险赔偿金额为限,如从第三者处获得的金额超过其赔偿额,应偿还给被保险人。

二、简答题

6. 简述保险合同终止的存在形式。

【答案】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当事人之间由合同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因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时而不复存在。保险合同终止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保险合同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关系,任何债权债务都是有时间性的。保险合同订立后,虽然未发生保险事故,但如果合同的有效期已届满,则保险人的保险责任自然终止。这种自然终止,是保险合同终止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保险合同终止,保险人的保险责任亦告终止。

(2)合同因解除而终止

解除是较为常见的保险合同终止的另一类原因。在实践中,保险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和任意解除三种。

①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时,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一般是保险人)依法行使解除权,消灭已经生效的保险合同关系。

②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双方当事人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出现所约定的条件时,一方或双方即有权利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合同一经解除,保险人的责任亦告终止。

③任意解除。任意解除是指法律允许双方当事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解除合同。但是,并非所有的保险合同都是可以由当事人任意解除和终止的,它一般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

(3)合同因违约失效而终止

因被保险人的某些违约行为,保险人有权使合同无效。例如,如果投保人不能如期(包括在宽限期在内)缴纳保险费,则保险人可以使正在生效的合同中途失效。但在一定条件下,中途失效的合同经被保险人履约并为保险人所接受,还可以恢复效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合同在失效后都可以复效。不能如期缴纳保险费而被中止的合同,其后果也可能不同。

(4)合同因履行而终止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完成全部保险金额的赔偿或给付义务之后,保险责任即告终止。最常见的如终身人寿保险中的被保险人死亡,保险人给付受益人全部保险金额后; 或被保险财产被火

灾焚毁,被保险人领取了全部保险赔偿后,合同即告终止。

7. 如何对寿险利润增长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寿险的保费是根据预定死亡率、预定利息率、预定费用率计算的。计算时依据平衡原则,即假设所收保费及其利息收入的现值正好等于给付支出和所需管理费用的现值。

寿险业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利润; V 0——年初责任准备金; K ——年初责任准备金; P ’——毛保费收入; I ——

利息、投资收入; S ——保险金给付; E ——费用支出; V 1——年末责任准备金。

保险公司的预定三率(即死亡率、利息率、费用率)和实际三率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对寿险利润增长因素的分析主要就是对死差异、利差异以及费差异的分析。

(1)死差异。死差异即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或亏损。产生的利润称为死差益,产生的亏损称为死差损。死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 1——死差异; i ——预定利率:P ——净保费,其值等于毛保费(P' )减附加费(L )

(2)利差异。利差异即由于实际利率与预定利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或亏损。实际利率高于预定利率时,产生利差益:实际利率低于预定利率时,产生利差损。利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 2——利差异。

(3)费差异。费差异即由于实际费率与预定费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或亏损。实际费率高十预定费率时,产生费差损:实际费率低于预定费率时,产生费差益。费差异的计算

式中:G 3——费差异; L ——附加保费。

三、计算题

8. 某一财产溢额再保险合同规定,分出公司的自留额为240万元,合同限额为4线。在该溢额再保险合同项上有A.B , C , D , ES 笔保险业务。保险金额分别为350万元、1400万元、250万元、98万元和960万元。原保险合同规定保险费率为4‰。在该溢额再保险合同存续期间和保险合同有效期内,B , C , E3笔保险业务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损失金额分别为124万元、26万元和78万元。请计算再保险人应分得的保费和应分摊的赔款。

【答案】该溢额再保险合同的分出保费最高限额为:240×4=960(万元),

(1)对于A 保险业务:

保险金额为350万元,自留额为240万元,分出额为110万元,

因此,再保险人应分得的保费为:110×4‰=0.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