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论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内容
资本周转是指资本家为了实现资本的不断增殖,就必须使他的资本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就称为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可以周转多少次。所以,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或周转次数两种方法来表示。其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的流通时间和资本的生产时间,周转时间越短,就表明周转速度越快; 资本周转次数可表示为:
一定量周转次数越多,就表明周转速度越快。
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揭示了以下的原理:
①资本周转理论揭示了资本运动中周转时间与生产规模的关系。资本周转的任何阶段上时间的缩短,都可以减少对资本的占用。这样,节约的资本就可以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剩余价值生产。
②资本周转理论揭示了资本在周转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对剩余价值创造的作用。马克思把资本周转时间划分为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并进一步把生产时间细分为生产资料进入生产领域但未进入生产过程的时间,即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劳动者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时间,即劳动时间; 劳动期间停止但生产过程仍在继续,听任自然过程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等。通过这种划分,马克思揭示了价值的真正创造过程是劳动者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为说明不同时间对提高资本增殖程度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资本周转理论按照资本不同部分的周转方式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由此揭示了生产要素的物质构成对生产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④资本周转理论对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分析,揭示了周转速度的不同对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增殖程度引起差别的原因,从而消除了现象形态上周转速度较快的资本能带来更多剩余价值的神秘属性。马克思透过资本周转速度不同这一现象,揭示了现象背后预付可变资本与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差别,说明了周转速度加快能够运用较少的预付资本实际使用更多的劳动。
⑤资本周转理论不仅揭示了个别资本运动时间对价值增殖的影响,而且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
不同的各部门发展中的相互依赖关系,从特定角度说明了各部门能够顺利发展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
(2)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反映了社会化商品经济中生产流通在时间方面的一般规律,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①有利于节约资本。通过加速资本周转,能节约资本占用,发挥资本潜能,减少精神磨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②为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指明了方向。比如,科学确定折旧率,管好、用好折旧基金,使其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通过改进技术,降低储备,保证设备完好率,可以节省生产时间: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改进交通运输,以缩短流通时间。
③帮助研究经济周期问题。再生产出现周期波动,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外,还有经济本身的原因。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是走出经济低速徘徊的有效途径。在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开发新的投资领域,如何对老企业实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创造条件,避免大的经济波动。
④有助于合理安排投资。要把投资期限的长短、资本回收期限的快慢地建设项日搭配合理,使经济能够平稳、持续发展。
2. 论述政府职能转换和政府改革。
【答案】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政府活动的内容与方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发展,我国应该进行政府职能转换和政府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①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实现的。因此,要实现政府对国民经济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这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前提。
②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弊端和教训。传统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政府职能特点,就是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通过层层分解的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这就会造成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政府按“条块”划分的行政等级隶属关系直接支配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没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经营活动既缺少内在动力,也缺少外在压力,导致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包揽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小可避免地使计划指令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实际,缺少科学性,并远远滞后于市场变化。因此政府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③提高政府效率的需要。在传统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层层分解的指令性v 什划直接控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完全忽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市场价值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以致政
府的效率低下,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弊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求市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政府的效率与原来相比大大地提高。
(2)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的方法和措施。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间接宏观调控。
①从直接个量管理转向间接的总量调控。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是一种个量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从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转向间接的宏观调控,因而,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就转向以总量调控为主。具体说,就是政府通过对市场的调节,使市场向企业发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的市场信号,以引导企业按国家计划所规定的轨道运行。总量调控的内容就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使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大体平衡,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良好环境,并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②从直接管理实物运动转向间接调控价值运动。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企业具体表现为对资源的直接行政调拨和直接组织生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以市场为直接调控对象,保证各种宏观总量的价值平衡。这种价值平衡主要表现为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外汇收支平衡等。所以,政府问接宏观调控职能主要是调控价值运动,即通过价值形态的商品货币活动,调节市场运行,最终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从直接管理经济运行的局部转向间接调控经济运行的全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大量基层的微观活动很难实现直接管理和经营,真正实现直接经营和管理的企业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通过对市场的调控而实现对企业的引导,市场是所有微观组织活动的共同场所,所有企业都必须参与市场活动,所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事实上是对经济运行全局的调控。企业只要参与市场活动,就要受到政府的间接调控。
④从静态方式的直接经营转向动态方式的间接调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计划缺乏灵活性和可变性,政府只注重初始的计划日标的制定,而不注重市场的变化和计划的调整,而企业也无权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计划。所以,这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计划是一种指导性的计划,不仅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而且政府也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修改计划目标。事实上,政府计划也只有及时调整才能保证其对企业的指导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控。
3.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案】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一切因素都属于资本家,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十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属十资本家。
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