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税制(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消费型增值税

【答案】消费型増值税,是指计算增值额时,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的一类增值税。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消费型增值税的征税对象仅限于生产者的消费资料,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我国于2009年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全面进入到消费型增值税时代。

二、简答题

2. 税法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税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我国现行的税收实体法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各个税种的税收法律、法规。

(2)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3)税收处罚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处罚的法律规范,是禁止性规范的一种。税收处罚法是界定并追究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是违法主体因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于税收违法程度的不同,处罚的方式也有差异,一般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

(4)税收争讼法,包括税收争议法和税收诉讼法。在税收诉讼法中,又可分为税收行政诉讼法和税收刑事诉讼法。

3. 增值税视同销售有哪些规定?

【答案】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应该缴纳増值税:

(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増值税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9)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提供应税服务,但以公益活动为目的或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4.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以2个月或者2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5日、20日或者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扣缴义务人解缴税款的期限,依照以上规定执行。

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纳税期限为1个季度。

5. 确定消费税的税率形式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确定消费税的税率形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1)对供求关系平衡、价格差异不大、计量单位规范的应税消费品,采取从量定额征收的方式较为合适,以此可以简化征管;

(2)对供求矛盾较突出、价格差异变化较大、计量单位不规范的应税消费品,则较适宜采用从价定率征收的方式,以更好地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

6. 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的方法有三种,具体如下。

(1)按营业收入全额计算

公式:应纳税额=营业收入×适用税率

(2)按营业收入差额计算

公式:应纳税额=(营业收入-允许扣除金额)×适用税率

(3)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公式:组成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土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应纳税额一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7. 所得税的特征以及我国所得税的特征。

【答案】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所得税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外国所得税相比,我国所得税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1)所得税的总体特征

①通常以纯所得为征税对象;

②通常以经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

③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

④特别是在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⑤应纳税税额的计算涉及纳税人的成本、费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督,促使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改善经营管理。

(2)我国所得税特征:具体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方面。

①企业所得税特征为:

a. 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税源大小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所得额,即为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净所得额的大小决定着税源的多少。

b. 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所得税的负担轻重与纳税人所得的多少有着内在联系,所得多、负担能力大的多征,所得少、负担能力小的少征,无所得、没有负担能力的不征,以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

c. 税法对税基的约束力强。严格按照税法相关规定进行,如果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家税收法规抵触的,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纳税。

d.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程序复杂。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得出的,计算程序较为复杂。

e. 实行按年计算,分期预缴的征收办法。一般是以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征收办法。

②个人所得税特征:

a. 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我国现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即将各项应税所得划分为11类,并对不同的应税项目实行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实行按年、按月或按次计征等,从而简化计算,方便征纳双方,以控制税源。

b. 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和定率扣除并用。定额扣除的标准为3500元或4800元,定率扣除的标准为20%, 从而把征税的重点集中在高收入者的身上,以体现多得多征、少得少征和公平税负的政策精神。

c. 在税率上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对工资和薪金所得、承包经营所得、承租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对除前三种以外的应税所得实行比例税率,从而实现对个人收入差距的合理调节。

d. 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方法。这样有利于控制个人所得税税款的流失,也便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三、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