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便达到刺激经济、缓解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以保障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目的。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来发挥作用的。由于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手段实际上也就是中央银行所运用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手段,包括计划手段、再贷款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利率手段与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等。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2. 消费倾向

【答案】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单位新增收入中新增消费支出所占比例。如果居民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那么消费倾向是递增的;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那么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那么消费倾向不变。收入水平、生活环境、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年龄不同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从而消费倾向的变动趋向也是不一样的。

3. 国家所有制

【答案】国家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的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民所有制一般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即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的国家所有制。相对于共产主义阶段的全社会所有制来说,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还是一种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全社会所有制,还需要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而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却并不意味着国家对所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而且应当适当分离,即在全民所有制经济领域内,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统一的,属于全体人民,也就是统一归国家所有,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行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宏观的支配权,在总体上管理整个全民所有制经济,而将占有权、使用权和微观的支配权委托给企业,山企业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

4. 经济效益

【答案】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对经济活动中资源利用、劳动消耗与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对比关系进行的社会评价。不同社会的生产目的不同,因而对同一经济效果的社会评

价标准就会不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符合节约社会劳动时间的要求。虽然节约劳动时间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般要求,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产品适销对路,符合人民需要,就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3)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把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前者一般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后者一般指企业等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效益。在处理二者关系时,首先要求微观经济效益服从宏观经济效益,要以宏观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来衡量微观经济效益的好坏,并在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地区、部门、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

5. 三个有利于

【答案】三个有利于是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6.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种所有制经济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经济也可采用相同的实现形式。任何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中,都有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如果发生变化,社会性质也就相应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却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即多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会因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而引起该种所有制本身性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试验和采用。

7. 盈余财政政策

【答案】盈余财政政策又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致使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效应的财政政策。在减少公共支出方面,财政政策需要在维持债务性支出和基金性支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为了减少经常性支出,政府需要压缩国家

机关和人员的支出、非营利性社会事业及其人员的支出、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人员的支出。为了减少建设性支出,政府需要大力压缩公共工程支出。在提高税收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从扩大税基(如缩小减免税或退税的企业范围、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起征点)和提高税率(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和将企业的消费型增值税改为生产型增值税)两方面着于。所以,财政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提高,既直接减少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又通过降低民间的收入而间接收缩了消费需求。在财政预算上,财政支出降低和税收提高同步进行,意味着财政盈余的出现或赤字的减少。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又表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

8. 国际收支

【答案】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各种往来以及对外债权债务的结算中所引起的货币收支。国际收支具体包括如下几方一面内容:

(1)经常项目。它是指由于日常的经济交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收支。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收支、国际劳务收支、单方支付或转移。

(2)资本项目。它是指资本的输出输入,包括直接投资和非直接投资。

(3)平衡项目。它是指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手段及其变化。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是平衡的。当国际收支有顺差时,会增加一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当国际收支有逆差时,会减少外汇储备,必要时还要运用国际信贷手段来弥补。

9. 外部不经济

【答案】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他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外部不经济意味着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存在着差异。私人成本,指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成本; 社会成本,指社会为某一生产(或消费)活动所必须承担的成本。私人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带来的收益; 社会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显然,社会成本包括私人成本,社会收益包括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的存在意味着某个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因而一部分成本由他人或整个社会承担了。

10.社会总产品

【答案】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国国内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总产品可以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方面考察。从实物形态考察,社会总产品就是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从价值形态考察,即为社会总产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