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技术市场

【答案】技术市场是指买卖技术商品的场所,是以技术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总和。技术的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技术商品的交易形式主要有:技术买卖、许可证贸易、技术服务、技术的开发与贸易相结合、技术承包。技术市场的特点是:

(1)技术商品是知识商品,它以图纸、数据、技术资料、工艺流程、操作技巧、配方等形式出现;

(2)技术商品交易实质是使用权的转让;

(3)技术商品转让形式特殊,往往通过转让、咨询,交流、鉴定等形式,直到买方掌握了这项技术,交换过程才完成;

(4)技术商品价格确定比较困难,价格往往由买卖双方协商规定。技术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同科技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的关系; 它能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它有利于科研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它能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优化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

2. 积累基金

【答案】积累基金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一部分基金。在积累基金中,一部分用来增加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为生产服务的技术研发机构的固定资产; 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技术研发机构的流动资金,由这些物质生产部门购买更多的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在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还要有一部分积累基金用于增加劳动者的消费基金。剩下的积累基金用于增加储备,以防止自然灾害或其他事故给生产造成的困难和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使生产能够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只有直接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为扩大再生产服务的建设费用,才是本来意义的生产性积累基金。

3. 外汇

【答案】外汇是指一国拥有的国际支付手段,它包括以外币表示的可以在国际间进行支付的凭证。我国所使用的外汇概念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

(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4)其他外汇资金。

4. 盈余财政政策

【答案】盈余财政政策又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致使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效应的财政政策。在减少公共支出方面,财政政策需要在维持债务性支出和基金性支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为了减少经常性支出,政府需要压缩国家机关和人员的支出、非营利性社会事业及其人员的支出、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人员的支出。为了减少建设性支出,政府需要大力压缩公共工程支出。在提高税收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从扩大税基(如缩小减免税或退税的企业范围、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起征点)和提高税率(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和将企业的消费型增值税改为生产型增值税)两方面着于。所以,财政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提高,既直接减少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又通过降低民间的收入而间接收缩了消费需求。在财政预算上,财政支出降低和税收提高同步进行,意味着财政盈余的出现或赤字的减少。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又表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

5. 人力资本

【答案】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投资而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并能为劳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的劳动能力,它一般表现为劳动者所具有和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特定职业技能和健康状况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发现传统的资本概念并不正确,忽视了“人”的因素及其生产能力的差别,进而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从新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己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与新增长理论密不可分。

6. 社会总需求

【答案】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下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社会总需求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部分构成。

(1)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消费品的需求。由于这种需求一般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的,因此又称消费支出。从构成上看,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两部分。

(2)投资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l 年)内对投资品的需求。由于对各种投资品的需求,一般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出来,因此又称投资支出。从构成上来说,社会总投资需求,既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又包括对流动资产的投资需求。

(3)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社会总需求的构成可用公式表示: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社会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

7. 国家所有制

【答案】国家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的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民所有制一般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即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的国家所有制。相对于共产主义阶段的全社会所有制来说,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还是一种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全社会所有制,还需要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而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却并不意味着国家对所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而且应当适当分离,即在全民所有制经济领域内,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统一的,属于全体人民,也就是统一归国家所有,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行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宏观的支配权,在总体上管理整个全民所有制经济,而将占有权、使用权和微观的支配权委托给企业,山企业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

8.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答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安排国有资本支出的专门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顶算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方式,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方面。

9. 贴现

【答案】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贴现过程是:受让人按照市场利息率,扣除从贴现之日至票据到期目的利息(又叫贴水),然后把面票余额以现金支付给持票人; 期票到期时,受让人用票据向最初发票的债务人或者背书人兑现现金。

10.指令性计划

【答案】指令性计划是指国家以行政方式、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活动所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各项计划,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实行计划管理的主要和基本方式。它具有强制性和直接性两大特点。指令性计划要求有一整套执行计划职能的组织和制度,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体系,对生产计划、物资分配、投资决策和人事工资安排等,分门别类地进行集权式管理。指令性计划可以有效地控制社会经济的主要活动,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协调和宏观经济的平衡,有利于保证国家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战略日标的实现。但是,指令性计划也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努力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二、简答题

11.战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案】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生产以及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开始于巧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开始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