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测量研究中,强调对测验情境关系进行考察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

A. 经典测量理论

B. 项目反应理论

C. 概化理论

D. 测验等值理论

【答案】C

【解析】概化理论提出了,测验情境关系说,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由此测验编制者可以通过改变测验情境关系达到改善测量,降低测量误差的目的。概化理论认为,研究测量必须先研究测验情境关系。概化理论提出,测验情境关系是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干个测量侧面构成的。

2.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概化理论

B. 经典测验理论

C. 层面理论

D. 项目反应理论

【答案】D

3.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意识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 行为

【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4. 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是( )的观点。

A. 感觉功能理论

B. 加工速度理论

C. 抑制理论

D. 工作记忆理论

【答案】C

【解析】抑制衰退理论由Hasher 和Zacks 提出,认为抑制主要负责控制工作记忆并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防止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的加工;二是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二者一起影响着有关信息的编码和提取。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逐渐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减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动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认知过程的衰退。

5. 自我同一性的确定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

A. 同一性达成

B. 同一性延缓

C. 同一性停滞

D. 同一性混乱

【答案】D

【解析】同一性混论也称同一性弥散,是指青少年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进行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选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

6. 下列有关内部言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隐蔽性

B. 不需要言语器官的参与

C. 外部言语是内部言语产生的基础

D. 在计划外部言语时,内部言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它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计划自己的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常常起着重要作用。内部言语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它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一一语音不显著而已。内部言语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等特点。

7. 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

A. 远低于成人

B. 远高于成人

C. 略低于成人水平

D. 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答案】D

【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8. 伊扎德认为,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是( )。

A. 愉快和不愉快

B. 爱、怒和怕

C. 惊奇、苦恼、厌恶、微笑和兴趣

D. 愉快、惊奇、厌恶、痛苦、愤怒和悲伤

【答案】D

【解析】情绪专家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时就展示出5种不同的情绪: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9. 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4, 4, 5, 3, 5, 5, 2。这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全距依次是( )。

A.4, 4, 2

B.4, 5, 3

C.5, 4, 4

D.5, 5, 1

【答案】B

【解析】平均数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其计算公式就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再用数据的个数去除数据的总和。众数是指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全距又称两极差,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是说明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10.将Z 分数转换成T 分数时,需要进行( )。

A. 正态化转换

B. 非正态化转换

C. 线性转换

D. 非线性转换

【答案】C

【解析】T 分数是从Z 分数经过转化而来的一种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公式为=10Z+50, 由公式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C 。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行为观察法

B. 他评量表

C. 访谈法

D. 自陈量表

【答案】D

【解析】基本知识点,无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