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外在创始型
【答案】外在创始型是指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通过该模型创建的政策议程只是让政策问题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不意味着政府会不折不扣地按创始者的意愿做最后的决定。
2.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莫斯卡,德国的密歇尔斯等。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应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己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的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社会利益。
3. 结构适度问题
【答案】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政策选择方案的问题。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应决策目标的一致。然而所选择的政策方案,其后果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在可接受的误差之内,结果预测也有相当大的困难。结构适度问题的原型来自政策模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说明这类问题的特征。
4. 政策执行过程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参与者互动的政治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程序或一系列功能活动。要成功推进这些程序,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政策执行方一式。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方式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②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③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
定新的政策做准备。
二、简答题
5. 何谓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1)企业型政府的含义
企业型政府是指在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企业型政府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企业型政府是当代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都可称为企业型政府。
(2)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型政府改变过去只关心投入而不关心产出的做法,强调政策、规划、项目的成本效益关系,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②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施政目标应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的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③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公共服务; 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④授予权能。企业型政府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由于创新的政策与管理,必须使公共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工作目标,这意味着裁量权的扩大,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
⑤创新与改革。企业型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主张公共企业家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
6. 简述采购制度、方法与决策。
【答案】有效率的采购需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也就是需要有相关的法令规章与作业程序,对各项基本要素与采购方法予以合理规范。
(1)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需规定以下事项:
①订定组织内部采购之各方面责任。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权责划分应明确。
②采购财货与劳务的方法。组织的采购方法应统一,系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或联合采购可选择一种方式办理,所有财货或劳务的采购需一致办理。
③规格说明书的格式。规格说明书的基本内容有:说明机关对于销售厂商的要求、产品规格、厂牌、特殊设计、操作方式、效率等,规格书的格式亦应力求标准化。
④销售厂商与承包商之规定。对于销售产品的厂商或参与承包的厂商,其条件必须事先有所规定。
⑤行为道德标准。对于组织内负责采购人员的行为道德规范与工作伦理等皆需订明,以降低不法利益输送事情的发生。
⑥内部控制。对于采购流程必须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从提出采购要求、采购决策、招标、签约、点收、支付款项、存货管理与使用等,皆需由不同单位人员参与,以牵制与稽核。
⑦存货管理。存货管理影响采购决策、物品品质与耐用年限等,自应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2)采购方法
采购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四种:竞标、比价、议价以及非竞争性协商。
①竞标。采购以竞标(competitive bidding)力一式进行,是当市场上有许多潜在的供应商时,竞标可以获得最低廉的价格,以节约采购成本。采行竞标的方式,应公告、公开拟采购的产品需求,让所有有兴趣的供应商皆可参与。对于参与竞标厂商所提出的采购计划书需作一定的规格要求,同时机关亦应事先决定一定的底标。
②比价。以比价(competitive proposals )方式进行采购,可以允许厂商所提之计划书更具弹性,同时也可以不进行公告,而由采购机关选择适当的投标人径行比价。这种方式一般是因为金额较小或因为采购机关对于提案有足够资讯、作比较判断。
③议价。议价(negotiated bids)一般是发生于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的情况,政府机关商请其提出议价案,机关可以公开或不公开方式进行。对于议价提案可以经过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商予以修正。
④非竞争性协商。非竞争性协商(noncompetitive negotiations)出现的情况系市场卜只有一个供应商,因此没有选择与竞争的机会,只有采取与唯一供应商谈判协商的方式,决定采购金额与数量。
(3)采购决策
无论是采用哪一种采购方法,重要的是政府机关本身应订定一、套一致的采购政策,并对所有厂商一视同仁。尤其需重视一致性与透明化,否则很容易因机关决策者个人因素,而偏好特定厂商或采用特定采购方式。
对于厂商亦应让其了解机关有权拒绝所有投标,若因预算限制,机关可以在厂商得标后,甚至签约后取消合约。厂商更有义务不让政府机关造成负债。政府机关亦得要求厂商对其得标所提之价格维持一段合理时间,以避免厂商得标后短期内任意提高价格。最后,厂商亦有义务对于机关的特定要求作出正确反应。政府机关本身为获得负责任的投标,对于投标厂商的能力、信用、售后服务、过去记录等皆有责任事先了解。
7. 何谓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有何特性?
【答案】(1)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行使公权力,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其内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日的的组织。
(2)公共组织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