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的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答案】(1)政策的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
(2)外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以是由行政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投资或立法机构组织的或由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
(3)内部评估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估的主体本身就是公共部门内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但评估往往会附着一些自利行为,代表着某一部门的局部利益,这使内部评估容易走向片面性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外部评估优点在于外部评估者更为客观,但是外部评估也存在获取资料困难等问题。可见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其利弊,在实践中,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2. 类比分析
【答案】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分析是指把这种相似性研究创造性地用于政策问题的构建中,寻求政策问题的成因、性质及类别的方法。人们在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分析法往往能够奏效,在构建政策问题时,有三种不同的类比形式可以运用:人的类比、直接类比和想象类比。
3. 全体一致规则
【答案】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是指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全体一致规则有四个基本特征:①一票否决; ②“帕累托最优”,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③决策成本过高; ④鼓励“策略行为”,如:讨价还价、弃权。
4. 备择方案设计
【答案】备择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供决策者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措施或办法的行为。政策方案设计一是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具体可以分两步走:①进行政策方案
的轮廓设想:②对政策方案加以细化。
二、简答题
5. 如何通过公共管理本身落实责任?
【答案】通过公共管理本身落实责任,就需要依靠公共组织内部责任机制。从某种程度来看,公共组织本身就是一个责任机制。通过公共管理落实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科层制
科层制本身便是一个责任机制,通过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的权责分配、完备的规则和程序、科层节制和健全的资料处理制度确保公共管理责任。作为落实责任的手段,其优势在于:①保证公共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②规则和程序能起到控制的效果; ③不存在含糊不清的责任归属问题; ④促进组织的效率。
(2)行政监督
公共组织之中,上级对下级基于隶属关系具有控制的权力,以维持与下级之间的命令一服从关系,最终达到责任的目的。行政监督的方式包括:指挥; 指示或指导; 认可或核准; 备案或备查; 视察; 审核; 撤销、变更、废止; 奖惩; 争议解决; 行政立法与解释。
(3)行政监察
为了保证行政责任的实现,许多国家均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监察工作的重点在于反腐倡廉,维护政府的责任。
(4)审计
审计是指对公共部门各机关一切财务事项的记录、报告与验证。山专职机关作为系统的审查,以鉴定其收支事项的正确程度以及财务行为是否忠诚,并考核其绩效。审计作为维护行政责任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从消极角度来看,它作为财务控制的手段,确保公共资金用于适当的地方,以发现不法行为; ②从积极角度来看,审计为公共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可用于改进公共管理的效率,发现并杜绝公共财务制度的问题所在。
(5)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时,请求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以排除不法行政行为或补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损的合法权益的活动。
6. 简述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
【答案】公共企业家是指政府部门内部,有效促使资源最大化,而又达到效率和效能的公共管理者。企业型政府的最大特征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有:
(1)创造新任务。在多元价值的民主社会中,人民的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且相互矛盾冲突的,而立法部门的妥协方案,更使行政机关无所适从。因此,行政人员应该主动体察民情,发掘民众的需求,运用适当的行政裁量权,创造机关的时代任务,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2)主动发掘机会。具备企业家精神的行政人员,对环境的变化、人民的好恶保持高度的警
觉心,能够及时掌握公共服务市场的机会,预防危机的发生。公共管理者就像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家,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引导市场消费,开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或产品。
(3)勇于承担风险。创新的活动必然伴随风险,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而裹足不前,他们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公共管理者,拥有更宽阔的创新空间,虽然创新的想法或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风险损失,但却是公共管理者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4)行政首长的支持。任何组织的变革都需要机关首长的配合,行政的创新更需要行政首长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恢关行政首长政绩的创新计划,行政人员必须以耐心和毅力,剖析利害得失,使计划得以贯彻执行。
(5)建立外部联酮,组织内部团队。企业型政府的创新改革活动若没有机关外部和内部的密切配合,则难以成功。对外必须寻求相关部门和机关团体的协助,缔结工作的联盟,互相支援。对内必须争取内部组织成员的认同,通过工作团队的形式,同心协力地达成预期的口标。联盟的建立,有助于化解政治面的压力; 而团队的组成,可以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助于激发士气。
(6)善用舆论压力。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舆论和传播媒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成功的企业型官僚应善于运用这一力量,创造有利的舆论气氛,以协助政府改革计划的推行。
(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企业型政府的领导者往往具有独特的个人领导魅力,能够向民众说明其施政的远景,进而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企业型政府的领导者能够说服和引导所属成员抛弃个人成见,使之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8)组织文化的塑造。企业型政府的再造工程,必须以创新取向的组织文化为根基,通过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使改革计划得以延续和贯彻,使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得以确立。
7. 简述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正面效果。
【答案】战略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受到许多政府部门、非营利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从实务方面来看,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的确产生了许多正面的效果,主要包括:
(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战略管理集中于组织本身的能力与外部环境,对于组织未来发展的愿景提供了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思考,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任何组织都是在资源稀缺状况下进行运转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资源运用于发展的关键领域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选择。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战略管理十分重视对环境的感知、分析与判断,十分重视对外部环境变迁的管理。这种特性有助于组织在动荡、多元、复杂环境下的运作和管理,有助于强化组织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战略管理为组织设计了一套未来发展的愿景,可以为组织的运作设计追求卓越的标准,为组织发展定位。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战略管理十分重视战略执行与评估问题,这为评估组织的绩效,实施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