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山姆•谢泼德(1943—— )是美国后现代时期六十年代“外外百老汇”小剧场运动中脱颖而出的杰出剧作家,也是当代美国剧坛上继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之后最活跃也最重要的剧作家。1979年他的家庭悲剧《被埋葬的孩子》获得了普利策奖,得到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并被视作他创作的高峰。《被埋葬的孩子》围绕着“回归”这一主题,描写了道奇一家的悲剧。30多年前道奇埋葬了妻子和长子乱伦而生的孩子,此后每个家庭成员都迷失了身份,并以不同的方式在寻找着自己的身份,而随着这个被家庭当作隐秘避而不谈的“被埋葬的孩子”的发掘,所有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并得到了真正的回归。因而“孩子”是这部戏剧的关键所在,它是身份的象征,本文将围绕回归的主题以及“孩子”这一意象来揭示谢泼德这部家庭悲剧更广泛而深层的意义。通过对这部悲剧主题和写作风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寻根不仅是剧中家庭成员的生活目的,它和剧作家的个人生活,创作生涯以及美国戏剧的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本文沿着三条线索将文章分为三部分来探索戏剧中“回归”这一主题的深层含义,作品中的回归主题也体现着谢泼德个人生活、创作生涯,及美国戏剧发展的回归过程。在《被埋葬的孩子》中,这个孩子因是母子乱伦所生而被埋葬,家庭成员也因而失去了各自的身份,他们在异地苦苦的寻找之后,都不约而同的返回了家园,随着孩子又被挖掘出来,每个人也都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得到了人性的回归。因而真正被埋葬的是剧中家庭成员的身份,同时戏剧中所体现的回归主题也反映了现实中剧作家和他的创作生涯甚至是美国戏剧的传统的回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