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异化策略在翻译活动中的意义:一个解构主义研究

关键词:解构主义;异化;译者;翻译活动

  摘要

解构主义,也称后结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推翻了传统的原文和译文的关系,否认后者是前者的附属,把两者至于平等的地位上。不同的语言在意义、语法和语音上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参照方式,而翻译则是要在相同和不同的纠缠中呈现出其中的差异。本雅明、德里达和韦努蒂分别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进行了发展,使得解构主义思想由探讨翻译的哲学实质逐渐深入到翻译问题本身。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策略对翻译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异化策略在特定语境里的使用。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文章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第二章从解构主义翻译观产生的语言学基础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进行理论综述。对解构主义翻译观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重点介绍本雅明、德里达和韦努蒂等代表人物的经典理论。 第三章以“赤壁”、“加油”和“不折腾”这三个词语的翻译为例,探讨在解构主义思想观照下,异化策略在翻译活动中的意义。这三个案例都是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经典翻译案例,分别体现了专有名词、多义词语和特殊表达的翻译难点。文章搜集了各种可能的翻译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引用相关例证加以辅助。通过对每个案例语言、文化背景的深入探究,我们发现恰当地使用异化策略在这些场景中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这些案例的理解与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解构主义思想在指导翻译实践中的意义与作用。 第四章在前一章分别讨论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评述异化策略在三个案例中的使用情况。通过三个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我们发现解构主义思想在翻译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随着如今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解构主义思想极大地影响着翻译活动,在翻译实践中体现为异化策略被广泛接纳并采用。但是异化策略的使用要把握好合适的程度,适度地异化有益于体现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