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10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21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30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42

一、简答题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当代政党合作的方式简述。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阶级基础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党派之间的政治关系不同,政党与政权的关系不同。

(2)中国当代政党合作的方式简述:

①实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协商形式主要采取下列几种:

a.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

b.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邀请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交流,沟通思想,征求意见;

c. 由中共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或交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十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

②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

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当国家各政府的领导职务。

④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

⑤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

a. 加强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

b. 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上注重提高成员的素质。

c. 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

2. 简释政治关系的涵义。

【答案】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政治还包括非对抗阶级之间的关系如无产阶级对本阶级群众、对农民的关系,包括其他的社会关系如民族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的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政治关系内含着三个层面的关系: ①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②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

③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所构成的政治权利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则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

3. 国际法的特点。

【答案】国际法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一般特点。同时,国际法又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中的法律组成部分,它既有与一般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不同之处,又有与国内法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综合构成了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具有独立承担国际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因此,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2)国际法是由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国际法的约束力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靠相关国家的自动、自愿和自觉。

4. 简述政治改革的条件。

【答案】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使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它得以顺利地展开并最终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由经济条件、政治文化条件和社会条件三大要素构成。 ①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

a.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提供物质资源;

b. 经济改革不仅是政治改革的先导和基础,而且也是政治改革成果得以巩固的保障;

c.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②政治文化条件

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条件,即必须形成一种“革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社会成员在对政治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方面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

③社会条件

政治改革的社会条件就是指改革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的稳定既是政治改革的条件,也是政治改革的结果。

(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

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它的成功与台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下列主观条件:

①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革意识的力行者

a. 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领导者和倡导者;

b. 需要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热衷于改革事业并能为本阶级的利益献身的信念; c. 需要具有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②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政治改革涉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务纷繁复杂,需要各个部门、各种措施的相互配合。所以,政治改革推行之前,改革者必须要有周密的设计和计划,其中包括:确定合理的长期、近期和阶段性目标; 选择合适的改革策略; 制定协调配套的改革计划和方案; 选择切实可行的改革序列。 ③政治改革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

政治改革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的储备和训练、改革舆论和宣传的开展、必需的法令法规的制定等。

④政治改革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政治改革需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改革者必须把政治改革和本阶级广大成员以. 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从切身的利益出发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力量。

5. 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主要流派。

【答案】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就是政治发展。

(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研究的卞题是“现代化”理论。 ②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其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③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发展研究的重点也从发展道路研究逐渐转向政策研究。

(2)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出现了若干观点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重点各异,分析框架和具体结论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但由于其基本宗旨是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利益服务,因而从总体上看,它们又显现出某些共性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限定于第三世界。当代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就主要内容而言,只是关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问题的探讨。

②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式。按照西方政治学家的看法,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趋向,必须确立一个衡量座标。这个衡量座标当然就是西方发达国家。而将西方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