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612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民主
【答案】政治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势。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政治民主具有如下特征:
①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
②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③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④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
⑤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
⑥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2. 政治动机
【答案】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3. 政治统治的强治方式
【答案】政治统治的强治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政治统治主体凭借自己掌握和控制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采取强力压迫、权利剥夺和分化瓦解等方式,以消除或者减轻其对于政治统治卞体地位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威胁、危害和破坏。强治方式还包含着政治权力主体凭借政治权力的强制力,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进行的行为强制,比如限制行为自由、强制劳动等。强治方式是政治统治本质的直接体现,也是政治权力的直接运用。对于政治统治的建立、维护、巩固和实施来说,强治方式的效用更多地体现在弱化对于政治统治主体力量、地位和统治秩序的危害力量方面。
4. 行为主义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这一努力肇始于19世纪30-4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经过发展,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成为政治学科学卞义的哲学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政治学
的主流。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⑤吸收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
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5. 国家权力
【答案】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国家权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②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小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③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二、简述题
6. 试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与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的本质区别。
【答案】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宗旨是通过利益表达的一系列活动来影响政策,从而维护并增进其追求的利益; 压力集团又称政治性利益集团,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与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的本质区别在于:
(1)资本主义社会的压力集团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的组织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压力集团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性质。虽然资本主义压力集团为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利益进行合法政治斗争提供了一种途径和形式,可是,它既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基础一一资本私有制,也没有改变垄断集团甚至少数政治经济寡头控制政治的格局。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正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人民形成了根本一致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中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人们按照民族、区域、职业、年龄、性别等等结成的其他社会关系,又使得人民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为了在共同的根本利益基础
上,通过参加政治过程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利益,人民除了通过与特定部分群众相联系的参政党的作用之外,还组织起不同的政治社团,以社团方式进入政治过程。
7. 如何理解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答案】民族自决包括对内自决权,即民族在国内的自治权力和独立地位,还包括对外自决权,即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权力和地位。
国家主权就是一个国家在不依赖外力的条件下行使其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换言之,在国际上有独立权,对内则有最高权。
(1)两者关系如下:
①民族自决是国家主权的前提条件一个国家在国内国际事务上不能充分享有自决权,即不能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并自由从事其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不能自由处置其天然财富及资源,就失去了享有国家主权的前提和条件。在这一点上,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并无二致。
②享有国家主权,能更好的保障民族自决的实现。国家主权在民族自决中得到体现,主权作为法定权力,必须有其实现的方式和过程,而这一方式和过程就是民族自决。
③不能以民族自决为借口分裂国家主权。一个国家内可能存在多个民族,但任何国家或其他组织、个人不能利用民族自决分裂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
作为自主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民族自决权的具体运用,可能是选择统一与联合,也可能是选择分离与独立。在后一种情况下,民族自决常常表现为对国家身份的追求,一般是摆脱某个国家的管辖,成为独立的主权单位。这又有两种类型。一是摆脱帝国统治,二是分离出原属的多民族国家。由于随着历史的进步,宗主权己丧失合法性,因此对它的破坏是正义的。但对第二种类型来说,受损的却是国家主权原则。由于国家主权原则被公认为是国际法的基石,因此对它的破坏决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正义之举。如果国家主权可以被随意践踏,国际交往便无平等、秩序可言,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就会畅行无阻,民族自决权也就遭到扭曲而背离了它的根本目的。
8. 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
【答案】政治改革是一种自觉的政治变革活动。为了明确前进方向,稳步而有序地推动改革进程,政治改革的领导者通常会确定改革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政治改革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
(1)如果对各种形式的政治改革加以概括,其目标设计总的说来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政治结构。政治改革之所以要进行,根本上是为了变革政治上层建筑中那些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与环节。从历史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旱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要适应这一趋势,政治体系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分工,形成层次清晰、职责分明、彼此协调、自如运转的合理结构。否则,政治体系便会因为体制的刻板僵化而在复杂多样的要求面前束手无策,调度失灵,乃至产生紊乱和衰败。
②提高管理效能。政治改革必须落脚于政治体系功能的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相适应,政治功能的完善体现在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政治体系形成一套程序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否则,便只能是行政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