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04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垂直分工
【答案】垂直分工是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另一种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当时英国等少数国家是工业国,绝大多数不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农业国,工业先进国家按自己的需要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工业国支配农业国,农业国依附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格局。
2. 相对过剩人口
【答案】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多余”的人口。它包括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只种形式。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成为所谓过剩人口。这种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每一个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不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 货币形式
【答案】货币形式是指用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固定地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也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等价物己经固定地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了,金银等贵金属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在货币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用金银等贵金属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因而,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便转化为价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货币,便成为社会公认的唯一的一般等价物。
4. 生产方式
【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一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卜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样逐步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5. 职能资本
【答案】职能资本是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实际发挥了职能作用的资本。在内容上职能资本主要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产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剩余价值。职能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通常情况下,只有职能资本才能获得平均利润,而非职能资本(如借贷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利息)则小于平均利润。
6. 创业利润
【答案】创业利润是指股份公司创办人发行股票时,股票出售价格总额大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价值总额的余额。因为,股票价格是由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决定的,在股息率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的条件下,股票出售价格就会高于其票面价值额,其余额被创办人作为创业利润归自己所有。但创办股份公司的人不能在仟何条件下都能得到创业利润,如果新创办的公司经营不好,股息率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就不可能得到创业利润。资本家创办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时,往往将一部分股票留下来,待公司经营好时,股票价格涨到票面额以上再出售。创业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指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卖的商品; 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值。把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的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8. 相对工资
【答案】相对工资是指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工资,又称为比较工资。在资本主义发
展中,相对工资有下降的趋势。工资和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的两部分,在新价值己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部分增加,工资部分就会相应减少。这种剩余价值和工资水平此消彼长的关系,反映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对立。
二、简答题
9. 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的新趋势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看待这些趋势?
【答案】(1)国际经济关系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总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新趋势的内容如下: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两大潮流
当今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两大潮流是和平与发展,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各国问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相互斗争,构成了“东西南北”关系。东西关系是从世界经济的社会性质出发,是现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就是东西方从“冷战”走向和平; 南北关系的核心就是经济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②竟争中的合作加强
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经济基础是国际分工,尤其是水平型国际分工及其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又叫“南南”合作,这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一直是在平等与不平等、合理与小合理的矛盾中建立并发展的。由于世界经济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没有完全平等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又的确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其合作的基础仍然是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依存的不确定性。
(2)对这些趋势的看法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有悖时代潮流。安全不能依靠增加军备,也不能依靠军事同盟。安全应当依靠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通过对话增进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安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解决争端,谋求共同发展。要争取持久和平,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培育新型的安全观念,寻求维护和平的新方式。这种观念和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球和地区安全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各国应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是全球和地区安全的政治基础和前提。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应进行军事威胁或侵犯。
②全球和地区安全的经济基础
各国应在经济领域加强互利合作,相互开放,消除经贸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歧视政策,逐步缩小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谋求共同繁荣。这是全球和地区安全的经济基础。维护正常和良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