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经济学81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社会化

【答案】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由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本身由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过程必须由许多工人分工协作共同劳动才能完成; 就不同部门的企业来说,生产过程表现为许多相互联系的部门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3)产品的社会化,即产品由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它由整个社会生产出来,并通过交换满足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时,才走上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劳动者共同使用的己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以便对社会化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2. 固定资本折旧

【答案】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固定资本的物质形态在报废之前是在生产中长期被使用的,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其在生产中的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为了保证冉生产的正常继续进行,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把那部分己经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若干年后即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更新固定资本。这种按固定资本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就称为折旧。

3. 商品拜物教

【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根源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正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矛盾,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不是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商品成为一种充满神秘性的东西,产生了商品拜物教。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发展成为货币拜物教,此后还出现了资本拜物教、利息拜物教、地租拜物教等等。要消除这些拜物教,就必

须彻底消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4. 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资本原始积累是指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第二,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这两个条件通过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已逐渐准备着,但是,单纯依靠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来实现这两个条件,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便采取暴力手段加速形成这两个经济条件。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经济制度确立之前,所以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以英国最为典型。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还用暴力手段在海外推行殖民主义,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贩卖奴隶,进行殖民贸易; 在国内则大肆掠夺本国劳动人民,采取发行国债、增加税收、保护关税等手段,聚敛货币财富,从而积累起大量货币资本。

5. 银行利润

【答案】银行利润是指资本家经营银行所得的利润。银行利润是通过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而形成的。银行贷款利息一般都高于存款利息,两者之间的差额减去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就构成银行利润。由于在银行资本家和工商业资本家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从而使银行利润与银行的自有资本的比率也相当于平均利润率。银行利润的来源是雇佣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银行资本家通过贷出资本给职能资本家使用而获得利息,从而参加了对剩余价值的瓜分。银行资本家之所以能以银行利润的形式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因为他依靠了银行雇员的劳动。银行雇员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银行雇员的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能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使银行资本家取得归他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实现银行利润。

6. 一般价值形式

【答案】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卜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 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劳动相对等; 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在这里,商品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地、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大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这种价值形式中,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卜面,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新的困难。随着商品交换的范围突破r 地区的界限,适应

商品交换发展的要求,货币形式便应运而生。

二、简答题

7. 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怎样形成的? 它对国际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案】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使资本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的过程。金融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领域。

(1)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①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国际化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迅速增加,促使跨国银行在海外开设大量的分支机构,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范围资本流动的需要,这是金融资本全球化最原始的推动力量。

②贸易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产生

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各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换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产生。

③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金融创新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联系全球市场的金融工具,货币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协议等金融创新工具连接了全球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④金融自由化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各国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取消外汇管制,实施利率、汇率市场化等,这大大便利了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并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⑤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消除了金融交易在国际间进行的一系列技术障碍和限制,使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短,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流动几乎没有限制,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金融资本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①金融资本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a. 金融资本全球化打破了国际金融市场相互隔离的局面

金融资本全球化使资本这一基本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为顺畅。多元化和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有利于提高资源在全球配置的效率,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b. 金融资本全球化为各国投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

既使需要大量投资但本国储蓄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国际资本的补充,又使一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能从国际金融市场吸收资金来平衡国际收支的赤字,从而弥补国内投资和对外贸易的两个缺口。

c. 金融资本全球化提升了各国金融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