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863金融学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答案】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使用最早的传统管理办法。该法对银行资金流量作出某种假设,尤其把资金流量表的来源视作固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视存款负债的构成和周转率为一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要保持一个与其存款性质一致的流动性水平,并不因本行的业务操作而发生变化。银行流动性的大小依赖于其一级储备(包括库存现 金、超额准备金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和二级储备(如银行承兑汇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国库券及有流动二级市 场的其他短期金融资产)的大小和分布。按照资产管理办法,在给定负债来源和构成的条件下,资金来源决定资金运用的数量和结构,银行流动性则又随一、二级储备比例的变化而变化。总之,资产管理法是经营银行的一种 被动的办法,为此银行不得不在经营中处处适应资金来源的数量和构成。

2. 分支机构(branches )

【答案】分支机构是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的经营单位。除美国之外,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分支银行制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可以视业务需要,申请在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美国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单元银行制。

3. 中央银行独立性

【答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建立独立的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的稳定;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整体经济政策指导下的独立性。它的两条原则是: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为基础的出发点。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及责任,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独立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之外,甚至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对立。第二,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都必须符合金融活动自身的规律。中央银行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能对政府百依百顺,成为政府附庸。

4. 凯恩斯主义者(Keynesian )

【答案】凯恩斯主义者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所创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学派及其追随者。凯恩斯于 1936年发表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

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 理论,故学术界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其基础或核心是就业理论。他用就业理论 全面分析和解释了经济周期,所以其理论也称为“凯恩斯周期理论”。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性。传统的古典均衡理论从供给自行创造需求、价格(包括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出发,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凯恩斯从1929-1933年大萧条所 显示的现实出发,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着第三类失业,即非自愿性失业,它是指劳动者在愿意接受现行 工资的条件下,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这就是说,社会不能为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2)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他指出,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

(3)投资量不足的原因。决定投资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利率,二是资本边际效率,以后者为主。资本边际效率,是指投资于新资产所预期的未来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与预期有关。凯恩斯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资本边际效率才会有急剧变动,经济周期才会产生。②资本边际效率作为对未来利润率的一种心理预期,与“信心”或“信任状态”密切相关。

(4)对投资未来利润率下降的疑虑一经产生,传播便非常迅速。这种预期是一种无法控制、无法管理的市场心理状态。

凯恩斯学派认为,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下,除非投资市场心理有彻底改变,否则没有办法避免就业量的剧烈变动。然而,没有理由预料会有这种彻底改变。因此,不能把决定投资量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要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惟一的办法就是把投资这件事情交由社会去处理。让国家的权威与私人的策动力量互相合作,这样既可 医治失业,又可保留效率与自由。他强调,在悲观情绪弥漫的情况下,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纯货币政策对扩大 投资和避免失业是无能为力的,而应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 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増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 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5. 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

【答案】边际贷款便利也是欧元系统的一种常备便利,指银行可以从国民中央银行按照边际贷款利率借入(以符合资格的物品为抵押)隔夜贷款。边际贷款利率高出目标融资利率100个基点,它规定了欧洲货币联盟隔夜市场利率的上限。欧洲中央银行也是通过调整编辑贷款便利来调整目标融资利率。

二、论述题

6. 结合现代货币创造原理, 谈谈发展直接融资对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

【答案】(1)现代货币创造原理主要是从货币供给的方程式来理解的,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是:它揭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要素:基础货币(B )及货币乘数(m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 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

的准备金的总和。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通常为:对国外的净资产、对政府债权净额、对商业银行债权及其他项目净额等四项因素。基础货币主要由一国的货币当局一中央银行来决定。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

m=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存在倍数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 即乘数效应。(C+D)

/(C+R)=(C/D+l)(C/D+R/D)。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C/D, 即货币供给中通货与存款货币之比, 以及R/D, 即存款准备与存款货币之比。我国的货币乘数还受到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项特殊因素的影响。其中, 商业银行的行为居于中心地位。由以上分析可知, 现代信用货币供给的基本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及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 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量的供给;商业银行则在基础货币量的基础上, 通过资产负债业务直接改变货币的供给总量。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两者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2)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 它反映资金从盈佘部门向短缺部门的流动方式。其中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进行直接融资的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 所以相对而言我国的融资结构中仍然具有明显的间接融资为主的特征, 但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的直接融资在未来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增大。

(3)直接融资对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

证券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利率开始起作用的。这个利率不仅包括银行存款利率, 也指股票市场上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在改革初期, 货币需求主要出于交易动机, 人们由于收入水平较低以及投资渠道单一, 利率对居民的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大。但目前情况已有很大变化:利用各种资产组合来保全自己的财富, 即投机动机开始变得不可忽视。1996年两次降息后, 1997年一季度的增幅为23.3%, 而前两个季度分别为25.2%和26.8%, 降息的结果使货币流向证券市场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然,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十分复杂的, 但证券市场的影响可能在开始变大。进一步讲, 货币供应量始于1996年下半年的下降与证券市场的扩张很可能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证券市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通过利率进行的, 可以用金融资产的替代效应来解释。金融资产可分为货币和非货币金融资产, 货币收益(银行存款利息)与非货币资产收益之间的差距使经济个体对二者进行选择而发生替代效应。当股票等非货币金融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利率时, 货币需求下降, 人们宁愿保有非货币的金融资产;反之, 人们则更倾向于货币的流动性。弗里德曼将证券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为四种:收入效应, 资产调整效应, 交易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由于股票价格的上升使名义收入上升, 当股票价格的波动大于收入的波动时, 财富与收入的比例也随之上升, 从而意味着货币对收入比例(M/Y)的提高, 即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资产调整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化引起风险资产对安全资产比例的变化。例如当股市波动剧烈时, 为规避风险从而加大安全资产(如存款、现金)在资产组合中所占的比例或者减少对长期债券的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