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38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位]之教育技术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教育
【答案】网络教育又称为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2. 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支持。
3. MUD
【答案】MUD 是9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因特网上流行起来的多用户异步通讯系统,MUD 代表虚拟的多用户空间。
4.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5. 元认知策略
【答案】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6. portfolio assessment
【答案】中文为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7. 学习风格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包括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 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 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 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和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 其中,前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的心理性层面,后两种则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8. CSCL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二、简答题
9. 试依据所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你所熟悉的某学科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设计,提出设计方案。
【答案】“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以地理课的《日食和月食》为例:
(1)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或学习的主题,确定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能够分辨日食和月食。
(2)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学习者大多数没看到过日食或月食,不明白地球和月球的自转。
(3)确定教学的起点,决定采用“传递—接受”教学分支,确定“先行组织者”,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影像资料,幻灯片为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观看日食与月食,然后通过幻灯片讲解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
(4)通过形成性评价测量学习效果,通过提问的形式确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若大多数学习者仍不能明白日食与月食形成的原因,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新选择教学媒体进行进一步细致讲解,若效果良好则转入促进知识迁移阶段。
(5)促进知识迁移阶段,重复强调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及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印象,使此知识点被学生掌握。
10.简述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答案】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D.R.Krathwohl )等人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他们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具体可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五个层次。
(1)接受:这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先有感知,才能产生注意,然后,才能选择所要注意的刺激。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
(2)反应:这是指主动的注意,如果学生对某学科知识表示有兴趣学习,即属于反应的层次。
(3)价值判断:这是指对于接触到的事情、现象或行为感到有价值,因而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对该事物表示欣赏。“态度”和“欣赏”即属于此层次的行为。
(4)价值的组织:当个人以不同的程度评价许多事物的价值时,他就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将这些不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一致性,即为价值的组织。学生能确定其人生观或处世哲学,就是此层次的行为。
(5)价值的个性化:这是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或信念的一部分,每个人皆依其信念行事
11.教学资源管理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有哪些特点?
【答案】(1)教学资源管理的内容
教学资源的管理是对教育教学中的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学习资源的分类,可以把学习资源的管理分为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两大类。
①硬件资源的管理
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教育技术应用规模、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搞好硬件资源的管理对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有重大意义。硬件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有:计划与购置、验收和记账立卡、保管与使用、维护与修理及制定规章制度。
②软件资源的管理
软件资源是指各种媒体化的教学材料和支持教学活动的工具性软件,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软件资源的管理包括软件资源的质量管理、软件资源库的管理、软件内容的管理。
(2)教学资源管理的特点
教学资源的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可同时达到管理好教学资源(不丢失,不损坏)和使用好教学资源(方便师生利用,有较高的利用率)的目标。
①集中管理
集中管理就是将大部分重要的图书资料、媒体、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集中于库房统一管理。学习者在使用时,需办理手续出借,或山学习者检索所需的信息源,然后再由集中管理的信息控制系统输出,这样学习者就可在相应区域的学习终端上进行学习。集中管理是加强了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但对学习者利用资源却增加了不少麻烦。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就是这种管理办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