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现场语言
【答案】现场语言是指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音响)。这类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发言,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性(当然是心理参与)。现场语言的运用,限制了画面的时空位置,不仅加强了地位感、真实感,而且可以防止因随意挪动画面而产生的失实现象。现场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度”的把握,控制好时间节奏。
2. 电视时政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时政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会见)动态及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它的报道范围。电视时政会议新闻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电视,在其新闻节目里进行会议报道,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的重要渠道,是造成舆论、指导下作的必要手段。它是我国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功的会议报道的实践表明,它是“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问题,从而使这些问题引起公众重视”的最直接的传播形式。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包括:①立足新闻、寻找角度,发掘观众需要的信息; ②协调关系、沟通认识,创造良好的摄制前提; 积累素材,精心编辑,创造个性。
3. 隐性采访
【答案】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中,不向采访目标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公开表明采访的目的。这种采访现在愈来愈常见于批评报道中。
4.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系列报道,是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报道。系列报道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各自是一条完整、独立的新闻(单一的或综合的),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使观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一个时期的某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5. 特写
【答案】特写是指拍摄距离变化会形成各类“景别”的具体内容,即:远景、全景、中景、近
景、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也包括一部分近景。特写的功能是选择与放大。特写有多种,其作用都是通过细节去揭示事物的面貌,去发掘事物的本质。特写还可以弥补新闻消息一般不太涉及的“心理情绪”这一内容的传播,使人们在接受基本信息的同时,感受特写细节所传递的无言的感情信息。特写画面内容单一、易懂,画面的时间长度有2秒钟即可。
二、简答题
6. 加强新闻采访研究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加强新闻采访研究工作对新闻事业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直接指导新闻采访,推动新闻事业发展
新闻采访研究是新闻实践活动的理论结晶,然而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指导实践,使之应用、贯彻在实际生活中去。新闻采访研究是新闻采访活动的指挥棒,直接指导着采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采访研究中的新闻真实性原则,是贯穿在采访中的一条红线,它确保了新闻事业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是坚决不能动摇的。
(2)活跃采访学学术风气,提高新闻理论的水平
新闻采访学既要研究新闻采访的方法、技巧,又要研究采访活动的规律。这些从生活的大海中抬出的理论的珍珠,是整个新闻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活跃学术风气,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各新闻实践机构与各新闻科研机构的学术渗透,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与学校、科研所的联系更为紧密,对于提高新闻理论水平有着良性的促进循环的作用。
(3)培养锻炼新闻队伍
将新闻采访研究的理论用于实际采访活动的指导中,对于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成长极为有利。他们可以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并将之应用于实践,避免走弯路和个人摸索的无谓浪费,同时,也可以大量汲取新闻采访的理论精华,对于培养记者个人素质,提高自身修养大有裨益。
7. 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有哪些要求?
【答案】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的具体要求包括:
(1)镜头的选择要利于完整、准确地交代节目内容和表现新闻的主题
电视画面编辑可以理解成一个镜头的选择与排列(组接)的过程,也就是选择最好的镜头的最好部分,按照最有利于叙事、表达思想的顺序组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
①应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电视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要想让观众看清楚、看明白镜头展示的内容,就不能不考虑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因素。
②应有利于完整、准确地交代节目内容和表现新闻的主题。
(2)镜头的组接要符合观众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
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镜头组接的操作本身并不困难,只需将选择好的镜头用“快切”方式连接起来就行了。稍长的新闻专题则要考虑连贯流畅、条理清晰,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这就必须遵循下述规律、原则:
①人类的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
镜头组接首先应该遵循人的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具体包括:
a. 人们具有将两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客观事物之间本来就存在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了外部特征上的明显相关,也包括了内部逻辑上的相互贯通。这些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对应关系。
b. 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具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电视画面编辑所做的正是选取那些最能引起观众注意的,对叙事表意最具重要作用的镜头,将它们组接在一起; 舍弃那些次要的,包括观众不看就能知道的、带有必然性的情节,不影响叙事表意的无关紧要的情节,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或引发厌烦情绪。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渐进式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观察是连贯的,或由粗到细、由远及近,或由近推及整体形象。这种视觉规律和思维方式体现为镜头组接的前进式、后退式、循环式句子。这三种句子对观众所造成的影响既有视觉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它们的一个共同要求是,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电视新闻由于时间有限,常采用景别相差较大的镜头组接,借助文字稿播音,这种组接一般并不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
d. 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具有一致性。由于电视通常是分镜头拍摄的,不同的镜头在拍摄时间、地点上往往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更要求我们在组接镜头时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保持前后镜头的连贯、一致。
②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需求
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主要起一个证实作用。因此在编辑时,应采用较平稳的镜头组接方式,即应以清晰展示画面内容,确保画面内容的真实、客观感为目的,而避免过多的人为效果,如特技切换、刻意制造紧张情绪等。
8.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有什么特点?
【答案】(1)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定义
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
(2)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
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连续性为报道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了化整为零的方便,记者不必等待事情的结局,就可以沿事物的发展进程随采随报,有效地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时效。由于随采随报,报道呈现出事件阶段的不完整性,因而形成悬念,引起人们究其事情底蕴的向往,使节目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慑力强。
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客观记录,具有很高的透明度,有关言论、思想都可以在报道过程中得到反映,从而加深了报道本身的力度,使之产生扶正压邪的震动、慑服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