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1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0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28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37
一、名词解释
1. 电视经济新闻
【答案】电视经济新闻是电视媒体对国家、群体、个体的经济活动重要事实的及时报道。通过电视经济新闻传播信息,推动经济生活和引导民众从经济发展中展望美好的生活,己成为一切新闻单位的重要任务。作为时效快、覆盖面宽的电视新闻,对于经济新闻的报道,更是重任在肩。经济新闻在我国的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中都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特定条件所决定的。
2.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即新闻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论,或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最大特色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在新闻现场,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
3. 交叉采访
【答案】交叉采访是指在同一时间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要求记者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最有效地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各种采访条件,抓住机会,有条不紊地完成采访任务。这种采访可以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4. 电视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动态和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于它报道的范畴。电视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广,在诸多的领域里都有它报道的范围。其目的是会议者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劝服观众认识、接纳和赞成会议中发布的信息,同意发布人宣布的观点和主张,从而引导和影响观众。
5. 同期声
【答案】同期声是指记者随同画面一起在现场摄录下的声音,它包括现场的采访声和背景环境里的各种声音。运用同期声,已经是电视新闻界一个不可缺少的共用操作手段。特别是在“纪实性手法”流行之后,大量地运用现场纪实的手法,获得现场真实的、未经剪辑的画面和未经处理的同期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二、简答题
6. 记者在采访中提问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案】提问,是针对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而采用的不同谈话方式,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掌握一些提问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法
即直接向采访对象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请求答复,不搞不必要的客套与寒暄,不绕圈子,不撒大网,一开始就进入正题,直截了当地向采访对象说明自己想知道什么。这种方法一般适合在下列情况采用:
①当事人或被采访者公务繁忙,行色匆匆之时。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他没有多少充裕的时间来交谈,另一方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采访的目的。
②采访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凶杀、地震、交通事故等。负责处理这些事件的有关方面负责人非常繁忙,场面也颇混乱,而又不愿失去同他们交谈的良机,就应该以精练的提问求得对方明确的回答,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如愿以偿。
③采访对象与记者己经非常熟悉,多次接受采访,这种情况也不必客套,可以直接提问。
(2)侧面迂回法(又称勾推法)
这里有两层含义:①当正面不好直接提问时,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同,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比如,遇到那些不善言谈、不习惯于记者采访、而且比较陌生的采访对象时,记者可以从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或接触到的周围事物谈起,待采访对象与记者逐渐熟悉,感情融洽后,再把话题引回,提出主要问题。②采访时,不直接找采访对象本人谈话,而先找他周围的人谈。比如熟悉他的上司、同事、亲人、朋友等谈,待掌握一些基本情况后,再找采访对象本人深谈。这样不仅可以借助预先获知的情况,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及行为,以便为下一步在对当事人的采访中争取主动提问打下基础,而且可以挖掘出采访对象本人不愿意谈的生动丰富的细节。尤其是遇到工作繁忙,对琐事易忘的采访对象时更应如此。
用迂回法提问,有时可以产生直接法所起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当对方回避我们正面提问时,更需要运用迂回法。这是一种从侧面刺探的艺术,需要仔细揣摩,灵活运用。
(3)激将法
在谈话采访中,如果掌握了对方某种特点和个性,必要时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甚至激将的方法,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促使采访对象吐露事情的真相。对于自恃高傲、不屑一顾的采访对象尤其适用此法。这时,记者不能不顾实际情形一味“穷追猛打”,而应按心理学原理,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使对方的心理感觉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真相。激将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
(4)引证法
指由近而远、由浅渐深,用其他事物或消息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新闻材料。有的采访对象,对记者采访意图领会不深、不清,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举出一两件有关事例,帮助他打开思路,明确意图,回答问题。还有一些采访对象,出于谦虚,不愿多谈。这时
也可以有记者把准备时了解到的一两件事先讲一讲,引起对方的联想,请他补充细节,畅谈体会。有时还可以根据采访中看到的现场情况或感受到的气氛,加以概括、引证,引起对方的畅谈。
(5)请求法
指记者很有礼貌地代表受众向采访对象表示自己的希望,请他谈谈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忙于工作,无暇接待或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提问效果会更好。这种情况下,采访对象本不想接受采访,但由于记者使用了礼貌性的语言,诚恳地提出请求,使被采访者受感动而腾出时间予以接待。
(6)重复法
即记者以发问的口气,重复采访对象讲的某一句话,使对方再明确地说一遍,以加深我们的印象,核实清楚对方讲话的原意,并把交谈进一步引向深入。尤其是谈到一些人名、地名、时间和一些数据时,适当地运用重复法,可以减少我们听觉上的失误,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当然,在整个口头采访过程中,这种重复法提问不能过多,以免打断对方思路,影响采访的正常进行。只有在比较重要而我们又没有了解得十分清楚时,才运用这种方法。
(7)赞叹法
在同采访对象交谈中,对方谈到某些使我们受到感动的精彩细节或材料,我们可以用赞叹的语气表示肯定,并进而深入挖掘这些细节材料后面包含的更加深刻的意义。
(8)反问法
即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应用得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或者有的问题我们估计到正面问对方可能不会得到坦率的回答,这时可试用反问法,也就是“先发制人”,把对力一的退路截断,使他不得不明确回答,对提问有较坦白的表示。因为对方对于你的反问,不得不作出承认、否认或沉默三种反应,而我们可以从他的表示与反应中进一步掌握事实的真相,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材料。不过,反问法提问有时容易使采访对象显得被动不堪甚至不悦,应当慎用,要因人而异。要注意不要刺激对方,引起对方反感。
7. 新闻写作怎样作用于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写作可以推动、改进、提高新闻采访。
(1)新闻写作有经验,采访可以少走弯路。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访问的深浅,避免失误和少走弯路。
(2)新闻写作中发现问题,可以促使记者去补充采访; 写作中发现矛盾,可以促使记者去调查核实,确保新闻作品的真实性。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面对采访得来的一大堆零散的、无系统的、无序的事实材料、数据、人物资料等,记者要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成文。在整理、加工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很多在采访时没有注意到或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大致有三类:一是发现新的新闻线索,这就促使记者对新的线索进行采访; 二是发现采访时考虑的主题不够深刻或材料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