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式社会学

【答案】形式社会学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互动过程之中。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①互动来源:齐美尔受到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纯形式的立场考察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研究,提出社会学的研究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②四种类型: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作为体制化结构的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自主的游戏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

2. 纪律

【答案】纪律是指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纪律强调群体中统治关系的固定化、制度化和无障碍地得以贯彻实施的现象。

3. 宿命型自杀

【答案】宿命型自杀是指由社会规范过于严格,受外界过分控制和指挥所导致的自杀。人们承受规范的约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规范的约束反而会变成一种压抑。如果人们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自己没有丝毫选择的自由,那么整个生活就会涂上一层宿命的色彩。这种规范过严的状况,会引起宿命型自杀比率的上升。

4. 福柯

【答案】米歇尔•福柯,法国后现代理论家。主要著作有《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 其主要观点有:

①权力谱系学。揭示了隐蔽在中立或友善面具下的权力与统治的实际运作状况。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性权力,它在无数的点上被运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且从来都不是某种可以获得、抓住或分享的东西。权力是分散不确定的、形态多样的、无主体性的和生产性的,它构建了个体的躯体和认同。得出的结论:话语是危险的,那些掌握权力的人试图对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话语形式施加控制。

②规训社会秩序。福柯在其有关性、监狱、疯病和人类科学的论述中揭示了一种规训社会秩序。在一个规训的社会中,秩序不是通过法律、政府的强制性体制实施,而是通过各种控制技术,

或者规训技巧和话语来维持的。

二、简答题

5. 简述现代性的核心特征。

【答案】在对现代性进行回溯式的反思和超越过程中,鲍曼确认了现代性的核心特征:

(1)现代性表现为对秩序的一种永无止境的建构

对秩序的永无止境地建构,使现代性处于不断地追求确定性的行动中。在对秩序寻求的过程中,分类学、类别系统、清点目录、分类目录和统计学成为至高无上的实践策略。然而世界并不是几何的,无法被硬塞进几何学灵感的产物一一格网之中。对现代性的后现代意识表明,对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强加严格划分的系统网络的现代抱负是注定要失败的。

(2)知识与权力的共生是现代性的最显著特征

对于鲍曼来说,现代社会中知识与权力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当知识分子介入到政治权力中时,他很难保持其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的精神。在对权威性话语的追逐中,知识迫切需要与权力的结合,而权力在寻求合法化的过程中又迫切需要与知识的结合。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成为现代性最显著的特征。

在知识与权力的问题上,鲍曼通过将哈贝马斯意义上的合法化问题与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将后结构主义与批判理论结合起来而创造性地进行了自身的理论建构。

(3)时空的重组——现代性之社会结构的转型

时空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现代性从沉重的、固态的现代性到轻快的、液态的现代性的转变。鲍曼将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是一次比资本主义和现代性来临更为激进、更具深远影响的新的起点。这种结构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空间丧失了它存在的优势地位;

②资本与劳动力的分离;

③权力与政治的分离。

6. 简述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的起点是关于社会行动的思考,社会行动、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化是吉登斯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该宗旨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我的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制度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研究的实践意涵。

(1)吉登斯把社会活动看作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在其连续性的运动中剖析它的作用或结构化功能,强调蕴含在行动过程中或者说是支配行动过程的意识因素的连续性。吉登斯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行动中意识因素的连续性。

①他认为支配人们社会行动的意识不应简单地称之为“自我意识”,而应当认识到它是一种“人类意识”,就社会实践循环往复的安排过程而言,最深入地卷入其中的因素,是人类行动者认识能力所特有的反思性特征。

②吉登斯论述了存在于行动中但行动者意识不到的“共同知识”。吉登斯认为,除了目的、意图和动机等行动者可以自觉到的意识因素以外,“在行动者话语意识觉察不到的两个行动过程层次之间,存在着广阔的“灰色区域”。

(2)吉登斯采用“方法论置括号”的方式分别论述了行动理论和制度理论。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

吉登斯关于制度的理解同他关于结构和规则的解释是一致的。他把结构理解为规则和资源的统一,“规则有一点显著的特征,就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下的日常接触中的规则是与实践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脱离实践、在实践之外的规则是不存在的。社会结构化,是人们按照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而展开的,人们思想意识活动在社会结构化过程中充当能动的支配性因素,无论是社会结构化中的制度重构,还是其中的群体与组织的变迁,都要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寻找它的动因。并且,人们的思想意识本身是具有二重性结构的构成因素。

(3)吉登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工业主义、行政监控和军事暴力等现代性制度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空前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三个方面:

①时空分离:跨越广阔的时间与空间领域的社会关系的联合,并一直到包括全球体系的状况; ②抽离化机制:由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所组成;

③制度反思性:定期地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情境上,并把这作为制度组织和转型中的一种建构要素。

吉登斯把这三种变化看作推动现代社会生活和个体自我认同发生转变的“现代性的动力”。吉登斯的理论之所以称为“结构化理论”是因为他认为行动与结构是相互构建的,并不是单向度的影响,吉登斯用“结构二重性”试图打破个体与结构的二元对立,克服社会学中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对立的,在方法论上试图超越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和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

7. 简要评价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分析。

【答案】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分析:

(1)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的分析是为了说明,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即从主体间以语言为媒介来沟通、协调其行动的沟通行动视角出发,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矛盾、自由与意义的丧失的现象并非社会现代化的必然,并非无法解决的矛盾,在人类沟通行动中,就蕴藏着突破理性化的困境的可能性。人类沟通行动中的理性潜能,在社会的层次上,则蕴藏在“生活世界”之中。

(2)生活世界是指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并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生活世界的存在,沟通与沟通才得以可能。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沟通行动是在生活世界内进行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理性地进行沟通成为可能。哈贝马斯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①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