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财务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答案】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是指兼并收购按收购入在收购中使用的手段而划分的两种方式。

要约收购指收购入为了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向所有的股票持有人发出购买该上市公司股

份的收购要约,收购该上市公司的股份。收购要约要写明收购价格、数量及要约期间等收购条件。

协议收购指由收购入与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人就收购该公司股票的条件、价格、期限等有关事项达成协议,由公司股票的持有人向收购者转让股票,收购入支付资金,达到收购的目的。

2. 缺货成本

【答案】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例如,因停工待料而发生的损失(如无法按期交货而支付的罚款、停工期间的固定成本等),由于商品存货不足而失去的创利额,因采取应急措施补足存货而发生的超额费用等。

3. 积极型筹资政策

【答案】采取积极型筹资政策,就是企业的全部长期资产和一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和全部临时性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

4. 权益资金

【答案】亦称自有资金,是指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5. 财务管理目标

【答案】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创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已经创立起来的企业,虽然有改善职工待遇、改善劳动条件、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目标,但是,盈利是其最基本、最一般、最重要的目标。

6. 换股

【答案】换股即以公司股票本身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付给并购方的一种兼并收购方式。根据换股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增资换股、库藏股换股、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等。

相比现金并购,换股并购的优势在于:

(1)换股并购使得收购不受并购规模的限制。

(2)换股并购往往会改变并购双方的股权结构。

(3)换股并购避免了大量现金短期流出的压力,降低了收购的财务风险。

(4)换股并购可以取得税收方面的好处。

7. 展期信用

【答案】展期信用是指购货企业在销货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届满后,以拖延付款的方式强行取得的信用。

8. 部门出售

【答案】部门出售是指将企业的某一部分出售给其他企业。出售企业某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取得一定数量的现金收入,或是为了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集中力量办好企业有能力做好的业务。在决定是否将公司的某一部门出售时,可以进行必要的投资分析,利用净现值方法或其他投资决策方法对出售该部门的收益与继续经营该部门的收益进行比较,作为决策时的参考。

9. 可转换公司债券

【答案】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期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为股份的公司债券。

10.边际资本成本(marginal cost of capital,MCC )

【答案】边际资本成本(marginal cost of capital,MCC ),是指资金每増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边际资本成本也是按加权平均计算的,是追加筹资时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成本。边际资本成本可以用边际资本成本率进行衡量。其计算步骤是:(1)确定公司最优的资本结构;(2)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3)计算筹资总额分界点;(4)计算边际资本成本。

在计算边际资本成本时,如果新増资本的结构与原资本结构相一致,且新增各类资本的成本保持不变,边际资本成本就等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如果资本成本不变,为筹措新资本而改变了原有的资本结构,那么新增资本的边际成本也将发生变化。同样,如果资本结构不变,资本成本变化,新増资本的成本也会发生变化在资本市场中,资本需要量越大,资本供应者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公司筹措资本的成本就会越高。即边际资本成本将会随筹资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11.财务风险

【答案】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

给企业权益资本所有者造成财务风险。

12.利税分流制度

【答案】利税分流制度是指为了改善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关于国家以税收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财经制度,具体内容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采取税收(即所得税)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而不是只采取税收或上交利润某一种形式。

为了明确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我国从1989年开始在一部分国营企业中实施利税分流的试点,这是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利税分流、税后承包、税后还贷。利税分流就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分别以所得税和利润两种形式上交国家一部分,其余利润留给企业。税后承包就是企业把上交所得税以后应交给国家的投资收益部分以承包方式确定下来。税后还贷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应在交纳所得税以后,用企业留用利润或其他自主运用的资金归还。

二、简答题

13.决定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如果你是一家小型高科技企业,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股利政策?

【答案】(1)决定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有:①各种约束条件:a. 契约约束b. 法律约束c. 现金充裕性约束②投资机会,如果公司的投资机会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公司很可能会少发现金股利;③资本成本,股份有限公司需要保持相对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④偿债能力,股利分配是现金的支出,大量现金的支出必然会影响到

公司的偿债能力; ⑤信息传递,股利分配是股份公司项外界传递的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未来前景的一条重要信息。因此,公司在确定股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外界对这一信息的反应;⑥利益影响。

(2)作为一家小型高科技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不强,应该选择剩余股利政策。

14.分别从债权人、投资人和企业经营者的角度谈谈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认识和评价。

【答案】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也称为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它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有多少是通过举债而得到的。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反之,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对于资产负债率,债权人、投资人和企业经营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

(1)从债权人角度来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其贷给企业的资金的安全性。如果这个比率过高,说明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股东提供的资本所占比重太低,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主要由债权人负担,其贷款的安全也缺乏可靠的保障,所以,债权人总是希望企业的负债比率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