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866管理学综合之社会保障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服务保障

【答案】社会服务保障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针对普通居民的服务,也有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看,既有在社区中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在各种“院舍”中对某些特殊困难者的集中服务。当代各国的福利性服务政策行动,主要是基于商业化服务的不足和家庭自我服务功能的下降而设立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福利性、个体性、救助性。主要包括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 满足社会成员共同生活需要的社会服务; 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服务。

2. 军人福利(military welfare)

【答案】军人福利是指由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福利工作和军队福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军人福利待遇关系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对于减轻军人的生活负担,激励官兵安心从事部队工作,加强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军人福利待遇项目构成有所差别。

3. 行政法规

【答案】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规定”和“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4. 国家一单位保障制度

【答案】到1956年时,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通过中央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城乡单位担负共同责任并一起组织实施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护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国家直接承担着统一制定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直接供款和组织实施有关社会保障事物的责任,城镇企业单位负责缴纳职工的劳动保险费用,农村集体担负着救济“五保户”和优待烈军属等责任,各种单位开始普遍承担着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政策的任务。国家和单位在社会保障的确立与实施过程中日益

紧密的结为一体,这就是国家一单位保障制度。

5. 住房公积金

【答案】住房公积金是指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归职工个人所有。这里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

6. 《恤荫恩赏章程》

【答案】清朝宣统二年八月,当时的清陆军部向宣统皇帝奏奉了厘定的《恤荫恩赏章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军人保障条例,该条例共分8章48条,对军人死亡、伤残抚恤及通过恩赏世职等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国家议恤的范围分为阵亡、伤亡、因公殉命、积劳病故、临战受伤等五类,分别情况可享有世职荫袭、恩恤金、恩抚金等待遇和荣誉。

7. 失业保险

【答案】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失业保险制度正朝着“就业导向型”发展。

8.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答案】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通常,西方国家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的总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为了提高居民社会保障福利所动用的经济资源。而且,以比例形式来体现的指标,消除了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已经成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二、简答题

9. 社区的要素有哪些?

【答案】“社区”一般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它一般为地域的、规模较小的基

层社会共同体,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在城市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社区必须具备4个基本要素:

(1)地域要素

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区域,如村落集镇等,其社会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然而,社区的“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是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2)人口要素

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3)社区意识

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区意识。它们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人们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种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互动,形成了各种关系,并由此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社区。

10.社区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会基层组织载体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伸延及必要补充。社区社会保障,又称社区保障,是指在政府的授权和指导下,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标准,以社区为依托,由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为满足社区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围绕各项社会福利对社区居民以及特殊居民而开展的社会保障活动,社区服务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区服务充分体现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方针,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大、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优点,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保障完全由国家包办的体制。在我国,它是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2)增进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促进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就近、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卫生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掌握服务对象,从个人、家庭及人群的健康状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 把国家的医疗保障目标落到实处。在发生疾病流行等紧急事件时,社区医院可以起到第一线救急和预防作用。

(3)完善社会救助,扶贫解困,分担国家的负担,保证社会稳定。社区服务推动了社区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