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社会保障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员工福利
【答案】员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机构福利),是以企业或社会团体为责任主体,专门面向内部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
①广义的员工福利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国家规定实施的各类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及其他商业团体保险计划、股权、期权计划、其他自主建立的福利计划等,它本质上属于职工激励机制范畴,是职工薪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狭义的员工福利是指为满足职工的生活或工作需要,企业自主建立的、非法定的、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2. 公积金基金
【答案】公积金基金是按法律、法规规定,由雇主和雇员缴纳,并记人个人账户,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金。公积金往往只能用于特定用途。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就是公积金基金的一种。
3. 教育保障(security on education)
【答案】教育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保障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平等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机会,使残疾人教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4. 生育保险
【答案】生育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女性劳动者因生育而导致收入暂时丧失而对其提供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项目,是一项维护女性劳动者权益的社会保险。女性劳动者在怀孕、生育和护理婴儿期间,必须离开工作岗位,因而会面临工资收入暂时丧失的风险,生育保险的实施便可保证女性劳动者在生育期间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而使自己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
5.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答案】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1)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解释
社会福利是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除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这三者以外的有关社会保障措施,其内容包括公益性福利、职工福利、妇女和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及住房福利。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优抚对象一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2)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比较
①从保障对象来看
社会福利按照其不同的项目面向特定的群体,其范围较广; 社会优抚仅针对的是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
②从保障性质来看
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还要保证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社会优抚是对特定优抚对象给子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③给付方式来看
社会福利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 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等形式。
6. 强制储蓄制
【答案】强制储蓄制又称个人账户制,是指雇员和雇主规定的缴费率将社会保险费存入为雇员设立的个人账户,需要时按规定从个人账户中支取的一种筹资模式。在国家立法规范下,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参加强制储蓄,不得擅自更改或中途退出。强制储蓄制一般仅适用于完全积累型的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项目。
7. 失业保险
【答案】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失业保险制度正朝着“就业导向型”发展。
8. 社会保险私有化
【答案】社会保险私有化是指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面临来自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老龄化的加速到来,使社会保险制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以智利、阿根廷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放弃了西欧国家那种“福利国家”模式,政府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全部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不再承担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或者通过给职工提供税收优惠或更高的投资收益的选择让职工主动建立个人帐户从而逐步减少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这种新的模式被称为社会保险私有化。
9. 社会服务保障
【答案】社会服务保障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针对普通居民的服务,也有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看,既有在社区中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在各种“院舍”
中对某些特殊困难者的集中服务。当代各国的福利性服务政策行动,主要是基于商业化服务的不足和家庭自我服务功能的下降而设立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福利性、个体性、救助性。主要包括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 满足社会成员共同生活需要的社会服务; 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服务。
10.家庭保障
【答案】家庭保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生活目的一种自我保障、自我帮助的手段。社会成员获得的劳动报酬、风险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不仅需要维持本人及家庭当前的生活,而且需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养老、医疗保险、防备失业或可能的丧失劳动能力等风险。个人保障所需的资金主要通过个人储蓄和保险来提供。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答案】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的原因在于:
(1)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的原因
实行差别费率的依据在于:各个企业、行业,生产操作要求不同,环境不同,地理布局不同,机器设备新旧不等,工人熟练程度和经验不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频率各不相同,如矿山采掘、建筑业、冶炼等行业,工伤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其缴纳保险费率的档次就相对较高,反之则低。
(2)工伤保险应实行浮动费率的原因
实行浮动费率制度的依据在于:
①要使得工伤保险费率经常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之中,调整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指标通常有工伤事故发生频率、职业病发生频率、负伤严重率、千人死亡率及工伤保险费用支付率等的增减变化;
②浮动费率机制贯彻“奖罚”分明的原则,把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结合起来,使之良性互动。
12.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案】(1)影响社会保障阶段划分的标志
①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关键性因素。
②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社会基础。
③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④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这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⑤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它是衡量社会保障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观标志。
(2)以政府介入程度划分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