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税务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政策

【答案】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确定的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税收政策的实施过程是税收能动地作用于经济的一个过程, 是由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主体、政策环境等内容组成的完整的调控体系。

2. 税收成本

【答案】税收成本是指为征集一定数量的税收收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税收成本是为了实现尽量减少税收流失和差错的目标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额外费用的总称。税收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成本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广义的税收成本还包括税收立法成本。

3. 最惠关税

【答案】最惠关税即最惠国待遇关税。最惠国待遇关税是指适用于WTO 成员间(“互不适用”者除外)及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商品的关税。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双方相互之间给予的不低于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在贸易上的优惠、豁免和特权, 体现在关税上, 即为最惠国待遇关税。最惠国待遇既存在两个国家之间, 也通过多边贸易协定在缔约方之间实施。

4. 内在稳定器

【答案】内在稳定器, 是指一些税收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会自动发生増减变化, 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的一种机制。它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 不需要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 而是依靠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 自行发挥作用, 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

5. 税收负担

【答案】税收负担是指一定时间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税收负担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 又简称“税负”。影响一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有很多, 从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宏观税负的选择可以看出,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国家职

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等因素是影响税负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6. 税收管理体制

【答案】税收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与责任的一项制度。其实质上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财政管理体制与税收管理体制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包含关系, 前者包含并制约后者, 后者属于并服从前者。

二、判断题

7. 我国的税收立法可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委制定税收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税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答案】√

8. 税收的经济稳定机制即税收所拥有的自动稳定机制。( )

【答案】×

【解析】税收的经济稳定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税收自动稳定机制和税收相机抉择机制。

9.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职能的范围在不断拓宽, 这将会导致税收负担水平的提高。( )

【答案】√

【解析】税收基本原则之一为财政原则, 即税收要满足财政需要。随着国家职能范围拓宽, 财政需求不断増加, 这将会导致税收负担水平的提高。

10.发票的基本联次有三联, 其中, 第一联为存根联, 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记账联, 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第三联为发票联, 收执方作为付款或者收款原始凭证。( )

【答案】×

【解析】发票的基本联次为三联, 其中, 第一联为存根联, 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 收执方作为付款或者收款原始凭证;第三联为记账联, 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还应当包括抵扣联, 收执方作为抵扣税款的凭证。

11.GNP 是经济情况最客观的衡量标准, 一般选择GNP 作为自变量, 来进行税收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答案】×

【解析】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来预测税收收入, 通常选用对税收收入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来作为自变量推算税收收入。GDP 是经济情况最客观的衡量标准, 一般选择GDP 作为自变量, 来进行税收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12.税负资本化是税负后转的一种特定方式, 但是它同一般的税负后转又有着不同, 主要表现在转嫁对象的不同以及转嫁方式的不同。( )

【答案】√

【解析】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以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式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要素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 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税收资本化与一般的税负后转同样属于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但是一般的税负后转主要是通过压低进价将税负转移给生产者。

13.增值税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 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和非増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

【答案】√

【解析】根据増值税法规定兼营行为应分别核算销售额, 适用不同税率;混合销售行为应以主要业务来确定税率和税种选择。

14.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效率原则, 二是弹性原则。 ( )

【答案】×

【解析】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①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 ②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

15.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意义在于帮助分析不同税种的性质和经济作用, 并为合理设计税制提供前提条件。( )

【答案】×

【解析】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意义在于分析税收负担及税负运动。

16.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 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 应并入营业额中征收营业税。( )

【答案】√

【解析】赔偿金作为附加收入并入不动产转让收入中。

三、简答题

17.税收政策目标有哪些?

【答案】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 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目标包括:

(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总供求的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也是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前提。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状况, 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