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7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12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17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22

一、简答题

1.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1)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①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b.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c.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d.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需要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a. 正确认识竟争

一方面,竞争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

b. 正确认识合作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c. 合作与竞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 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a. 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b. 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c.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

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a.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b. 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

c. 个人需要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a.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

b.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

c. 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统一的。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

2.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向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夕,强调要“推己及人’,,关爱他人。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悟守诚信。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

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⑦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2)继承和弘扬这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不是沉重的负担,而像是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会不断地将道德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

准则,成为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推进力量。

3.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答案】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不断破浪前进。

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大学生的挑战。

①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应当具备历史责任感、忧患意识和世界眼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③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大学生应该确立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石氏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4.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