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宗教学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答案】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一个人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坦途与成功,也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像他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因为: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己经过时了。
(2)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
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3.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答案】作为青年大学生,必须紧密团结,“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争取美好生活的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
(1)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奋斗,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奋斗。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每个人才会好; 只有民族、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2)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大学生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群体,对青年学生而言,最实在的行动就是要刻苦学习、实现价值。
(3)大学生要肩负时代众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成长成才。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价值愿景; 用爱国主义情怀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本领,只有这样,当自己毕业走入社会后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答案】(1)我国宪法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②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③在制定和修改程序卜,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a.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
b. 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2)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胜利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②人民主权原则
一般来说,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人权保障原则
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
④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5. 如何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
【答案】按照经济基础决定卜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因此,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法律发展史上也相应地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1)奴隶制法律
奴隶制法律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意志的表现,是奴隶主阶级对广大奴隶实行统治的工具。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2)封建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有: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 三是维护专制王权; 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3)资本主义法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