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3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目前世界上土地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耕地等起着重要作用。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项日规划就是在土地整理前期进行的安排设计,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立项,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提。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实质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确定不但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而且要符合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3. 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是在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做出的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包括农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林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城镇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乡村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工矿建设用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专用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依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土地规划进行的编制,主要任务包括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对用地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组织、对土地利用进行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符合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协调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
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投资主体明确、独立核算、按照一定的程序独立运行,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或己利用土地实施开发整理的投资项目。
6. 香港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香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医乏,其规划体系并不区分城市乡村,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其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二个层面,对应地形成了全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二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
7. 土地用途管制目标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 土地区位理论
【答案】土地区位理论是指研究作为作业的空问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的理论,在这种土地利用状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土地分区利用就是利用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
二、简答题
9. 基本农田保护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为了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稳步实施。可以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手段,制定一套基本农田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1)运用法律机制,制定地方性的政策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颁布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告,各村根据乡(镇)政府布告精神和本村实际,制定保护公约,进一步确定保护期内本村农田的保护目标和检查管理制度。
(2)采取合理的经济手段,增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可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不仅要按《土地管理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费,而且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在用地年度内组织开垦与所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并重新划入基本农田; 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必须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3)建立地力监测体系及补偿制度。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县实际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地力的分等定级办法,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通过基本农田保护区耕
地地力分等定级,建立档案,逐步建立起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力和施肥效益的监测网点,定期提出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
(4)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技术上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管理,土地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监测。县人民政府也应加强保护区的检查和监督,定期组织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和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其保护范围和面积,并将检查情况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5)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环境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对保护区环境质量的监控。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环境污染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与评价,定期提出
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根据环境变化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
10.如何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
【答案】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主要包括耕地、同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地等的需求量预测。具体预测过程如下:
(1)耕地需求量预测
首先确定各类农产品的数量,然后对规划期末各类农产品的耕地单产进行预测,由各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各类农产品的耕地单产即可得到耕地的需求量。
①农产品需求量预测。具体步骤为:
a. 人均食物消费水平的预测。根据当地自然、经济状况和消费的现状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参考省、国内高收入地区、高收入户和国外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时的消费结构,预测本地区若十年后的消费水平。根据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和城乡人口数(人口预测结果)即可求出预测区域内各类食物消费总量。
b. 各类食物商品量预测。食物商品量有调入和调出两种,具体预测可以从计划内和计划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c. 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根据各类食物消费总量和调入、调出量以及其他需要,首先对食物产品数量按直接消费、间接消费、其他消费分别预测,然后再根据农产品的转化率计算农产品数量。
②耕地生产力预测。常用的耕地生产力预测方法有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回归分析法。 ③耕地需求量预测。根据某种作物农畜产品需求量和耕地产出,可以用公式,求得预测期末的耕地面积。
(2)园地需求量预测
通过调查,首先确定规划区域内目标年人均各类果品、茶叶的消费量,在乘以目标年人口总数,可以得到规划区域内人口的需求量; 根据与区域外果品、茶叶市场的经济联系来确定向本地区调人或从本地区调出的商品量,从而求得本地区内需要自产的果品和茶叶数量。其次,根据各类果园、茶园树种茶种的生物特性、树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来预测目标年果品和茶叶的单产。最后依据果品和茶叶的需求量及一者的单产量推算各类园地的用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