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3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景观生态学理论

【答案】景观就是地面上生态系统的镶嵌,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就是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载体的土地。景观生态理论就是研究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景观生态学对于研究土地利用及其经济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在规划中的运用也很普遍。

2. 分区方案

【答案】分区方案是指分区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原则。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分区原则和依据,

确定分区结构和方法,明确工作底图、上图面积、规划期限、作业流程、分区方法、成果要求等。

3. 分区方法

【答案】分区方法是指土地分区所采取的依据,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小完善,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以往划区方法基本采用德尔菲法,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土地的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划区。采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指标法、因素限制法、聚类分析法、星座聚类法、叠图法等。

4. 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称国家投资项目,是指由中央政府批准和实施,并且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国家,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5. 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是在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做出的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包括农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林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城镇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乡村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工矿建设用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专用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依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工

作提出的要求,对土地规划进行的编制,主要任务包括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对用地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组织、对土地利用进行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符合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协调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7. 土地利用战略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土地利用战略要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对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关系调整,做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安排,提出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战略也是多层次多部门的,它们可以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部门性的。它们将成为各级、各类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战略既要以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又要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8. 土地利用率

【答案】土地利用率是己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等。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复种指数。

二、简答题

9. 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程序是什么?

【答案】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初始目标

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目标的种类; 二是期望值或达到的程度。

(2)进行日标预测

目标预测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确定预测的内容和仟务,包括预测的期限、范围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②搜集预测资料,包括初始目标确定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③选择预测的方法。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方法的选择应以资料的掌握情况、预测精度要求、预测费用承担能力及预测技术手段的可能性为依据,并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④评审预测结果,主要是分析误差,修正结果。预测是对未来的推测,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其结果难兔不出现误差

(3)进行目标优化

采取某个预测方法确定的该指标数值尚不能作为规划目标,因为该指标值只是各预测对象自然演化状态下的数值,且没有考虑到指标值间的相互关联与制约。因此,要进行优化研究,以把各指标值作为个整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各指标发展的最优值。

(4)建立目标体系

即将优化后的目标指标,依据其内在联系,制定成目标实施方案。一般需满足下述要求: ①完整性,即目标体系要能反映地区开发所要达到的总体要求。

②有机联系性,目标体系不是几个目标的拼凑或机械组合,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整体。

③综合效益最佳,目标体系不能仅表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效益,而应表明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10.如何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

【答案】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主要包括耕地、同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地等的需求量预测。具体预测过程如下:

(1)耕地需求量预测

首先确定各类农产品的数量,然后对规划期末各类农产品的耕地单产进行预测,由各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各类农产品的耕地单产即可得到耕地的需求量。

①农产品需求量预测。具体步骤为:

a. 人均食物消费水平的预测。根据当地自然、经济状况和消费的现状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参考省、国内高收入地区、高收入户和国外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时的消费结构,预测本地区若十年后的消费水平。根据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和城乡人口数(人口预测结果)即可求出预测区域内各类食物消费总量。

b. 各类食物商品量预测。食物商品量有调入和调出两种,具体预测可以从计划内和计划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c. 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根据各类食物消费总量和调入、调出量以及其他需要,首先对食物产品数量按直接消费、间接消费、其他消费分别预测,然后再根据农产品的转化率计算农产品数量。

②耕地生产力预测。常用的耕地生产力预测方法有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回归分析法。 ③耕地需求量预测。根据某种作物农畜产品需求量和耕地产出,可以用公式,求得预测期末的耕地面积。

(2)园地需求量预测

通过调查,首先确定规划区域内目标年人均各类果品、茶叶的消费量,在乘以目标年人口总数,可以得到规划区域内人口的需求量; 根据与区域外果品、茶叶市场的经济联系来确定向本地区调人或从本地区调出的商品量,从而求得本地区内需要自产的果品和茶叶数量。其次,根据各类果园、茶园树种茶种的生物特性、树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来预测目标年果品和茶叶的单产。最后依据果品和茶叶的需求量及一者的单产量推算各类园地的用地面积。

(3)林地需求量预测

林地需求量预测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和保护生态平衡及人民生活对林业生产的要求。林地需求量预测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用材林用地预测、防护林用地预测、薪炭林用地预测。

(4)牧草地需求量预测

牧草地需求量预测要首先预测各类畜产品的需求量和对役畜的需求量。畜产品主要是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