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3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航空用地规划
【答案】航空用地规划主要是对飞机场进行布局和规划,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以及飞机维修机库和机坪。机场系统的组成可简单地划分为供飞机活动的空侧部分及供旅客和货物转入或转出空侧的陆侧部分,空侧包括供匕机起匕和降落的航站区空域及供匕机在地面上运行的飞行区两部分。
2. 土地利用现状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进一步了解,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和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可持续利用理论
【答案】可持续利用理论就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4. 土地开发
【答案】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开发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
5. 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受地域分异规律支配的这种分化,造成各地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水平差别很大。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二是地球的内能。它们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上或时间上的作用都是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两者在地表自然界中异
质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规律,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6. 弹性理论
【答案】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弹性理论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
7. 城镇土地
【答案】城镇土地是指位于城市市区的土地,是和农村土地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城镇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个人和单位依法取得城镇的使用权。
8. 系统工程原理
【答案】系统工程原理是一门统筹全局、综合协调研究系统的科学技术,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的工程技术,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先进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二、简答题
9. 在平原型灌区,如何规划布置干、支渠系?
【答案】平原型灌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地形比较平坦开阔,有大片集中的耕地。由于各灌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洪、涝、旱、渍、碱等灾害程度不同,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也有不同。因此,分为以下两类灌区介绍其特点和相应的灌排系统布置形式。
(1)山麓平原型灌区。山麓平原型灌区一般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渍涝威胁较轻,但十旱问题比较突出。当灌区的地下水丰富时,可同时发展井灌和渠灌,否则,以发展渠灌为主。干渠多沿山麓方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布置,支渠与其垂直或斜交,视地形情况而定。这类灌区和山麓相接处有坡面径流汇入,与河流相接处地下水位较高,因而还应建立排水系统。
(2)冲积平原型灌区。冲积平原型灌区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面坡面平缓,地下水位较高,涝碱威胁较山前平原型灌区严重。在这类灌区,如果地面水充足、排水条件较好,渠系尽可能采用灌排分开的形式。在十壤盐碱化严重地区,需要挖渠道进行引水灌溉,并使渠道水位保持在地面以下深度,利用抽水站提水灌溉。
10.如何看待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
【答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的统一,做到生态上的平衡,经济上的有效,社会上的可行和可接受。具体而言,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日标:
(1)在资源数量配置上与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土地具有稀缺性,土地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需求是有限的,因而有限的资源必须分配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高的项目上,并要安排好组合比例关系。
(2)在资源质量组合上与资源享赋相适应。不同生产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品质要求不同,而丰度高、品位高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因而应将优质的土地资源安排到资源品质要求高的生产项目上。
(3)在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土地资源虽然小可冉生,但后备资源的开发可以适当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因而应考虑资源开发利用的延续性,避免资源集中过量消耗,导致资源供给断档。
(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反映各地区特点,激发各地区发展活力。要考虑构造有序的区域配置机制,建立区际问资源流动的规则。
11.水库规划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答案】(1)水库规划的内容
首先在流域规划中选定坝址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和勘测修建坝的各种条件,再根据水库的主次任务,考虑综合运用,分析水库的各项任务可能满足的程度,然后进行各种水位和库容的分析计算,进步确定水库工程的规模,最后估算水库工程的工程量和长期效益。
(2)水库规划的日的
①水库是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②水库规划能够充分发挥水库在防洪、灌溉、供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增强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城市的发展。
12.土地用途管制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强制性。土地用途管制就是国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使用上的限制和对土地用途转变的许可、限制许可或不许可做出的规定,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进行约束的强制性措施。
(2)整体性。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是土地用途管制的对象,要把规划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筹安排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和各个土地使用者的需求,使土地利用系统的整体功能最佳,综合安排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行政性。各级人民政府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体。这种权力是国家对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权和公共事务管理权衍生出的管制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代表国家长远和,全局利益的人民政府通过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来确定土地用途。
(4)法律性。一旦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土地用途也就确定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土地,否则就属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