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2行政管理学一之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

【答案】(1)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现状

①在国内外大环境促动下,我国行政信息化发展迅速。行政信息开发以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和网络为技术基础,逐步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新生和存量行政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比重明显增加,提供大量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②但是,在行政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网络应用平台重复建设; 技术标准不统一; 基层政府网络建设比较薄弱; 发展不平衡,地区、部门间差别很大; 各地区、各部门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平台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等。我们需要运用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战略于段,进一步促进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发展。

(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

①完善有关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国家应制定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法规和条例,对行政信息公开原则、开发信息资源组织机构及职责、行政信息发布和行政信息保密等涉及行政信息管理的各环节,都作详细全面的规定,以确保行政信息的开发利用遵循统一规定,确保行政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健康进行。

②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行政信息管理机构。根据中国行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阶段,实现从技术导向到管理导向、政务导向的转变,强化行政信息管理;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全国性行政信息管理体系和从上到下的综合性管理机构; 在部门内部设立CIO 职位并明确其地位与作用。

③重视行政信息内容的完善和服务。重视行政信息的开发,重视网上行政信息的发布和更新维护,在内容和服务上取得突破,包括强化行政信息内容的筛选、明确标准和进行分类分级,挖掘信息内在潜力,拓展政府信息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等,是实现行政信息开发目的的重中之重。

④进一步改进行政信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包括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对现有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逐步实现行政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搞好行政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政府机关的内部办公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公众信息网; 加强数据库建设,对原有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内容完善,强化行政信息目录体系建设; 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行政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加强行政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⑤强化行政信息的标准化建设。这是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决策。标准化的建设有助于提高行政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为此,要设立数据管理部门来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数据的定义和结构的规范化,指导、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人员执行标准及规范。

⑥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主体是人,人才的开发利用是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中的关键。因此,实现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必须强化人才培养、人才资源发掘、人才

使用和人才配置。

2.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领导与管理的含义

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和管理的相同点

①从行为方式看,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日标的过程。

②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也都是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的结构。

(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范围不同。一般而言,管理的范围要大一些,而领导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

②作用不同。管理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等活动; 而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③层次不同。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管理的各个阶段。

④功能不同。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

3.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包含哪四个阶段?

【答案】(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公共危机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

(2)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

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连续循环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和后危机四个阶段的管理活动。 ①公共危机的事前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加强危机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常规管理,重视普及日常社会教育。例如在地震突发后,如何紧急避险; 遇到抢劫时,如何自保和自救等。只有在平时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公众进行危机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相关部门做好隐患排查等工作,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避免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

②公共危机的事中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加强政府、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内外部之间的协作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危机管理中的处理事务涉及从交通、通讯、消防、信息、医疗卫生、商业、安全、环境到军事、能源等部门,几乎包括了所有政府职能部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快速有序地采取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

③公共危机的事后管理阶段。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关系,完善保障机制。我国现行的危机管理体系的权力过于集中于上级部门,直至中央政府。危机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要求助

于上级部门,而不是领导群众积极开展自救。国家要建立危机管理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财政保障和资源保障。在财政保障方面,要将危机管理经费纳入国家预算,并建立专门的国家反危机基金。在资源保障方面,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人力、物品以及基础设施都要有所准备,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资源目录,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④后公共危机管理阶段。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科学的公共危机决策观,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公共危机决策兼具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特点,其发生具有重复性(反复性),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预防,减少并避免日后的损失。

4. 简述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

【答案】信息交流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应对各方协调行动的基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及时、有效地与各有关部门交流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信息,为全面协调和有效应对奠定基础,防止危机因信息不对称而激化升级。这正是建立、完善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重要意义。

(1)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重要性

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回避传播而存在,包括政府组织。可见,新闻发布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和多元化。任何国家与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媒体都能迅速传达到全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隐瞒信息”、担心报道真相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想法己不合时宜,也不可能控制住信息的传播,政府不如把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建立新闻发布制度。

②妥善处理公共危机的必然要求

在危机状态下,公众的风险承受心理较弱,也较为敏感,极易被一些负面信息和谣言所左右甚至导致非理性行为。倘若信息渠道堵塞,自然导致其他非官方消息弥漫,谣言滋生,产生本可避免的恐慌。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并为危机事件的报道营造一个宽松、规范的外部环境。此外,及时发布关于公共危机的信息,还有助于与事件相关的地区和公众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③公众知情权的满足

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是顺应民主政治发展潮流、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方式。公众知情权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从媒体与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媒体有从当权者那里获取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二是从大众和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大众有从当权者那里获取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必须重视公共信息的有效传播。通过建立、完善公共危机新闻发布制度,及时、诚实地公开危机信息,告诉公众怎样去防范,以稳定公众情绪,维持社会秩序。

(2)公共危机新闻发布的原则

关于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应遵循哪些原则,目前意见仍不统一,这里介绍两种常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