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828公共行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办公室管理
【答案】办公室管理是行政流程的综合性管理,有较强的协调性、中枢性和业务性。办公室管理即依据办公室内在活动机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办公室中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四个要素:①明确的组织目标; ②服从自己目标的运转方式; ③管理人员; ④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
2. 职权立法
【答案】职权立法指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职权所进行的立法。这种职权立法是国家宪法、法律的具体化,它本身不能创设实体上的权利与义务。重大的程序,包括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民都必须由法律规定,政府行政机关只能根据法律所创设的程序规范作出补充性和具体化规定。因此,政府职权立法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而规定。是一种执行性的立法活动。如对行政处罚,法律可赋予行政机关以行政处罚权,并对人身和重大财产权方面的处罚的种类、应用、幅度,以及执行机关和主要程序作出规定; 当政府依职权立法所指定的行政规范不能为自己创设这种权利,也不能做出对人身的处罚或财产的重大处罚,而只能是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具体规定行政处罚的细节和程序,即把法律对行政处罚的规定加以具体化。同时,这种职权立法,必须以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为限,不能超越。
3. 政府绩效管理与平衡记分卡
【答案】(1)政府绩效管理与平衡记分卡的含义: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把政府绩效管理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者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 ),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绩效管理的工具。该方法是由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戴维·诺顿在1992年首先创制的,旨在通过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指标对组织绩效进行衡量,每一套指标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绩效进行分析。之所以取名为“平衡记分法”,是因为要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诸多方面。
(2)平衡积分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工具。具体表现在:
①它对企业绩效的衡量小仅局限于财务指标还加入了非财务指标体系,更注重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能力。政府绩效管理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知道下,关注平衡,即短期政绩与长远政
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两者评估理念的契合,决定了将平衡积分卡引入政府绩效评估中。
②平衡积分卡将战略总日标分解为四个方面的衡量指标,每个衡量指标又分别包括不同的具体指标,在战略实施中通过对具体指标的控制与衡量,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政府部门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既有利于绩效评估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政府进行战略管理。
③平衡积分卡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两者结合的评估途径,迎合了政府的绩效评估方法。
4. 行政领导者责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内容包括:①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领导者因违反特定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②工作责任指行政领导者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③法律责任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5. 行政组织法治
【答案】行政组织法治是指要严格按相关法律规范管理行政机构的设立、职能和职权配置、行政编制和管理幅度、管理方式;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及相互关系,处理各级政府间、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二、简答题
6. 简述对非正式组织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非正式组织应是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它不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
行政组织是法定的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J 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缺乏固定形式和特定目的,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会发生促进、限制或阻碍作用。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表现在: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非正式组织也有消极作用。当两种组织利益不一致时,其成员为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往往忽视行政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谣言,对正式组织和成员危害极大。
(3)综上所述,在研究行政组织时,对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尽量降低其负面影响。具体包括:
①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比如,正式组织
在进行人员配备时,可以考虑把性格相投,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的人安排在同一部门或相邻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有频繁接触的机会,这样就容易使两种组织的成员基本吻合。在客观上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②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正式组织效率的提高。人们通常都有社交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或工作之后与别人没有接触的机会,则可能心情烦闷,从而影响效率。相反,如果能有机会经常与别人聊天,摆摆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障碍,甚至发发牢骚,那么就容易卸掉精神上的包袱,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去。
③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贡献。非正式组织形成以后,正式组织既不能利用行政方法或其他强硬措施来干涉其活动,也不能任其自由,因为这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危险。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该加以引导。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借助组织文化的力量,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来实现。
7. 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
【答案】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可分统一指挥体制、政府职权划分、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几个方面。
(1)公共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体制
①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的是突发性的紧急事件,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同时调配大量人力物力来应对。而这些资源通常分属于不同部门、单位,因此,要求有一个统一高效的指挥体制来快速反应与调动资源,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要求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凡在此地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都应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在统一的公共危机指挥体制中,实行首长负责制。根据授权,政府最高长官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有权指挥各部门和力量统一行动,对公共危机管理全权负责。
(2)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职权划分
①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政府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a. 每一大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应由相应的部门管理,建立一定的统一指挥机制。
b. 重人的决策须由政府行政主要领导做出。
c. 而不同类型的危机日常管理应依托于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由其做好信息搜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和建议。
②无论哪一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不同层级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平时都应做好预警工作; 而对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启动的应急规模不一样,一般而言,III 级(较大)和IU 级(一般)的危机事件由地方政府负责处置与善后工作,对于I 级(特别重大)和II 级(重大)的危机事件,要根据情况确定由更高层级的政府负责。
(3)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制度
①为使统一指挥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能高效运转,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责任制。建立责任制的关键在于明确每一项危机应对工作中的政府职责,将责任明确到每一个工作机构和相应人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