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专业综合(思想道德法律修养)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答案】(1)维护法律权威的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①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②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①推进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不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②提高立法质量

法律权威的树立,不仅依靠保障法律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更取决于法律本身的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完善立法的任务仍然很重。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立法机关要继续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公众意见表达机制和采纳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使立法更加充分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③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法律的权威不仅取决于法律的内容是否科学、公正、合理,也取决于法律能否得到严格、规范、公正的实施。在我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的重要主体,负有严格贯彻实施法律的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④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保障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司法机关是否有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是否有权威。继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和检察权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法官和检察官的司法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

⑤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在全社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树立忠于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自觉意识。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使法律真正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

(3)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①树立法律信仰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才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进而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认同、信任我国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从而树立起对我国法律的坚定信仰。 ②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大学生在自己学习与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人宣传法律,帮助和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等封建人治思想,宣传我国法律的优越性与合理性,使人们了解、认同和信任我国的法律制度,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③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强烈的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护法意识,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一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申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2.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 为什么?

【答案】思考这样的问题有主要意义,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面对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力一向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挺而走险、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

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以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思考人生目的,以及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许多人讲“实际”,为了更好地应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挑战,思考人生的目的是十分紧急并且必要的。

3.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木质和作用?

【答案】(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①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法律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部属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在人民内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的规范作用

a. 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具有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第一,授权性规范,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

第二,禁止性规范,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

第三,义务性规范,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b. 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从而减少和化解一些矛盾和纠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c. 评价作用

法律具有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只要违反了法律规定,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