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83人口学(含人口统计学)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攻击与赞同命题
【答案】这个命题包括两个方面:
①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报酬或者受到了没有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 也因此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可能对他更有价值。
②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报酬,甚至超过期望值时,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感到高兴,心理上也会赞同这种行为,而且行为结果的价值也会增大。
总之,这一命题指出报酬期待必须与实际报酬相一致,否则就可能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2. 智者派
【答案】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繁荣时代出现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智者派最先发展了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认为人类最早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在自然状态下的个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与人之间处于无休止的相互战争之中。这种战争状态使个人的安全和财产都得不到保证,为了结束彼此间的战争,人们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遵守一定的法则,组成社会,共同生活。
3. 合作对抗
【答案】合作与对抗是萨姆纳的社会学理论,它将社会视为一个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的合作与对抗决定着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他认为,为则产和社会地位的竞争会导致有益的结果:既可以消灭不适者,又可以保持种族兴盛和文化繁荣。此外,他还从风尚、习俗的角度论证了“合作对抗论”,将风尚最终视为人的生理需要的产物。
4. 权力精英
【答案】米尔斯对冲突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提出了“权力精英”理论。他指出,社会中那些经济、军事和政治机构中占据高位的财阀、军阀和政客组成了或多或少结合在一起的、或统一起来的权力精英,他们的重要决策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趋向,左右着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权力精英们的决策反映了他们维护自己统治的利益,而不是普通公民的利益。
5. 宿命型自杀
【答案】宿命性自杀,是由社会规范过于严格所导致的。人们承受规范的约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规范的约束反而会变成一种压抑。如果人们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自己没有丝
毫选择的自山,那么整个生活就会涂上一层宿命的色彩。这种规范过严的状况,会引起宿命型自杀比率的上升。
6. 社会冲突
【答案】科塞认为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这种相互关联里一定会存在紧张、失调和冲突等现象。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及人们对社会合法性的怀疑和否定。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冲突具有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功能。其中包括:冲突可以促进群体的形成、可以促进团体界限的确立、可以促进团体的团结。冲突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冲突产生十其中的结构类型等许多因素。
7. 冲突论
【答案】冲突论进行的综合,一方面表现为兰德尔·科林斯借鉴符号互动论思想吸收杜尔克姆,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一布朗等人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后的冲突理论者进行理论综合的尝试,首先表现在对冲突理论进行的扩大化的解释。其次在广泛的研究中又融进了其他理论派别的思想,丰富其冲突理论的内涵。
8. 天职
【答案】天职,暗含着某种由上帝安排的认为的意思。它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修行而超越尘世的空洞劝诫和训令,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所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天职。
9.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在斯莫尔看来,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归根结底是“发展、适应和满足利益的过程”。群体作为社会利益集聚的单位,应看做是有组织的利益的载体和社会进程的单位。
10.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
【答案】印象管理,是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即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或者说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戈夫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答案】奥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其社会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概念,以及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
(1)实证社会学
①实证的含义:现实的而非虚幻的; 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可靠的而非可疑的; 相对而非绝对的; 确切的而非含糊的。社会学方法得出的知识具有相对性,关于社会事实,不追求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②原则:a. 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社会学应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依据自然规律解释社会现象; b. 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 c 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该是什么”
③个体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a. 个体有机体一成不变,而社会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变; b. 社会有机体可进行广泛分工和高度合作,个体有机体则不具备。
④智力发展三段律:神学阶段(虚构阶段)一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一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贡献在于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努力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按实证主义思想设计的社会学受历史时代和思想传统影响,概念比较抽象,带有浓厚思辨色彩。
(2)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夕,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宗教(提供共同的和一致的信仰、秩序的源泉)、语言(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和社会劳动分工(适当分工能加强依赖与合作精神,分工过细会损害集体合作)。
(3)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从社会纵向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在孔德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则富,谋求最终的利益。他构想未来的社会(实证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社会将会由牧师、银行家和企业家共同管理。在实证社会里学者与牧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协调人的感情,帮助人们承认国家治理者的权威,节制权贵的专横和利己行为,教育人们热爱他人,对社会、对集体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克服利己思想,保证维持社会的共存与有序发展。
他认为,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气候与地理环境也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4)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代表和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其反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唯心主义的发展观,看不到人类生产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把人类智力活动当作社会活动中心,由智力发展三阶段推导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