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中的公平性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键词:公平性,竞争性,干部选拔,优化途径

  摘要



    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我国干部管理的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之一。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多部对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的规定和指导意见。竞争性干部选拔特别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原则,最根本的还是要保证选拔中的公平性。然而竞争性干部选拔实践中遭到最多诟病的也是公平性问题。本文通过对竞争性干部选拔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思考竞争公平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干部制度中的基本表现,通过北京市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影响公平性的因素,并结合实际,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的优化。

    本文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中的公平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竞争性干部选拔历史过程的梳理,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试点尝试阶段、建立推广阶段、战略推进阶段和积极探索阶段。根据对北京市公开选拔公务员和某部门竞争上岗的现实情况,分析在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中公平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起点上选拔干部条件限制不合理;选拔过程中考试制度不健全,即考试内容不合理、考察阶段缺乏力度、人为操作随意性较强;考录后的申诉渠道不完善、不健全。并进而提出了影响公平性程度高低的因素公式,结合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包括观念因素、考试理论研究落后、相应的配套机制发展不完善等。

    通过借鉴科举制度及英国文官制度在保障公平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北京市现实情况,本文提出要在建立完善的岗位素质模型、对招录职位进行科学化分析的基础上扩大选拔范围、改革考试内容。同时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即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合理的救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