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35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所谓基本地貌类型是指哪几类地貌?

【答案】基本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两类。

(1)山地

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背景下山外力切割而成。山岭的形态要素包括山顶、山坡和山麓。山顶呈狭长带状延伸时称为山脊。山顶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尖顶山、圆顶山、平顶山一类。山坡可分为直形坡、凹形坡和阶状坡。谷地包括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次级地貌类型。根据绝对高度,山地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四类。我国以绝对高度大于5000m 为极高山,3500~5000m为高山,1000~3500m为中山,小于1000m 为低山

(2)平原

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依据海拔高度,可分为低平原(200m )和高平原两类。低平原地势低而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均很小。高平原简称高原,由于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平原又可分为平坦平原、倾斜平原、凹形平原和起伏平原等类型。依据外动力差别,平原还可分为熔岩平原、喀斯特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成平原等类型。当平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一种新的地貌类型一一盆地。

2. 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貌? 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地质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貌是指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构造地貌由构造运动形成,同时又受到外营力作用的侵蚀、破坏,但破坏程度差别甚人。有的直接由构造运动形成,很少或轻微受外营力的改造;有的则受到外营力的显著破坏。

(2)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

有断裂地貌、褶皱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

①断裂构造地貌又称断层地貌,它是地壳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产生相对位移所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断层谷、断陷盆地和断块山地等。

②褶皱构造地貌是岩层受力弯曲变形的结果。褶皱的规模大小和岩层弯曲程度等的不同,褶皱地貌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

③火山,火山地貌是由火山作用而成的一种地貌形态。其特征是具有火山口和火山锥。火山

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发至地面的出口,是岩浆上涌至临近地面时发生爆破喷发而成的。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活动产生的、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流堆积起来的锥体状地貌。④熔岩地貌同火山地貌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形成过程和组成物质。熔岩地貌是呈熔融态的岩浆溢出地表以后在流动过程中冷凝而成的地貌形态。其主要的地貌类型有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等。

3. 地壳运动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1)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还可根据发生的地质时期分为老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由于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较近,所以它对当今地貌形成的影响特别显著。

(2)地壳运动使板块运动聚集巨大的能量,也对地貌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大陆和海洋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控制着许多大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

,地表变形相对较小,只有在其边缘地带才能发生①在地壳大面积上升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河流下切和溯源侵蚀,使地形起伏和切割深度变化较大。

②在地壳大幅度上升和河流急剧下切地区,形成高山深谷,导致气候的垂直分异。气候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山地地貌的发育和垂直分异。

③在上升区与下降区之间,地貌表现既有逐渐过渡的形式,如高大山地逐渐变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也有突变的形式,如山地突然经陡峭山坡直落为坦荡的平原。

④在地壳强烈下降地区,第四纪期间所接受的松散堆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如华北平原)乃至上千米(如渭河地堑)。

⑤在地壳运动强烈的地段,可在较短距离内发生显著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强烈的地貌反差。

⑥区域性的地壳水平运动所产生的平移断层,可造成平行岭谷的水平错动,改变水系的格局,甚至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

4. 试述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内在关系。

【答案】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全球或任一区域水量都应保持收支平衡,高收入则高支出。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是水量平衡的三个重要因子。因此,全球水量平衡方式可写成

式中:为大陆降水量;为海洋降水量;为大陆蒸发量;为海洋蒸发量。

方程式表达非常明确,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近年人们日益关注淡水资源问题。年平均大洋淡水平衡方程式为P+R-E=0或P+R=E

即人洋年降水量P 加入海径流量R 等于人洋年蒸发量E 。这个方程式说明人为地大规模减少入海径流量,可能破坏淡水平衡。地表径流入海是全球水量平衡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淡水资源的

浪费。

5. 简述沉积岩的构造及其特征。

【答案】沉积岩构造复杂多样,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和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

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的成层特征称为层理构造。按形态及成因可以将层理进一步划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交错的几种类型:

①水平层理

一个岩层单位内水平或近水平相互平行的微细的成层物质称为水平层理。这种构造主要形成于广阔的浅海、湖底等沉积环境比较稳定的条件下。

②斜层理

一个岩层单位内与层面斜交的微细层称为斜层理。河流和风力作用均可形成这种层理,如河流搬运过程中水底沙垅的前移和风沙流导致的沙丘的移动等。

③交错层理

如果不同方向的斜层理相互交织则称为交错层理,其原因往往是由水或风的运动方向发生明显改变所致。

(2)层面构造

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的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例如由风力和流水或风浪作用形成的波痕,大气降水形成的雨痕和干燥气候形成的干燥裂隙、石盐结晶等。除沉积岩构造显示的上述特征外,还有某些矿物质凝聚而成的各种结核,如铁质结核、钙质结核等,以及各种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

6. 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有那些?

【答案】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有:

(1)地层的形成顺序(地层层序律)。据沉积岩生成原理,出露在剖面下面的岩层早生成,上面的岩层晚生成,这称为地层层序律。利用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就可确定岩层的年代顺序。

(2)古生物化石(化石层序律)。依照生物的演化规律,生物界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至高级不断进化的,是不可逆的。地质时代越早的生物,越简单、低级;时代越晚的生物,越高级、复杂。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岩层中所含化石或化石群的种类来确定其相对的新老关系,进

,这就是化石层序律。利而确定其相对的地质年代(特别是标准化石,在划分地层时代意义最大)

用这个原理还可以进行地层对比。

(3)地壳构造运动的分析。区域性巨大的地壳运动,常引起沉积环境、岩性及生物界的重大变化,据此可作为地史不同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如在早古生代末,欧洲发生一次强烈的地壳运

,形成加里东褶皱带,除欧洲外,全球各地都受到这一地壳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动(称加里东运动)

响,所以加里东运动就成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划分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