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835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哪些条件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答案】喀斯特作用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喀斯特作用主要取决于水的溶蚀能力和岩石的化学性质及透水性。

(1)地质构造与喀斯特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从大地构造来看,地台区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广,岩性变化小,单层厚度大,有利于喀斯特的发育;而地槽区的岩性很不稳定,多紧密褶皱,喀斯特发育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石灰岩地层中节理发育的地段以及区域性的大断裂带(特别是张

,喀斯特发育比较好。厚层或巨厚层的灰岩地层(质纯,多为中、粗粒晶体),喀斯特化性断裂)

程度也较高。

(2)喀斯特作用与水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流动的水饱和度低,溶蚀能力强。在湿热气候区,雨量丰沛,地表水和地下水流量大、流动快,以及地表水体中生物活动强烈产生更多的有机酸,故喀斯特作用强烈。相反,在干旱和寒冷地区,水流的活动性差、地表水体中生物活动微弱,故喀斯特作用减弱。

2. 何谓地下水? 它有哪些类型?

【答案】(1)地下水的定义: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全

823球地下水分布面积达1.3×10km ,总水量8300000km ,占全球总水量的0.59%,但它是重要的淡

水来源,占淡水量的22%。

(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①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主要是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在下渗过程中遇到不透水层的阻隔而聚集形成的。其分布范围较小,分布区同补给区一致。由于主要靠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因而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同时上层滞水还可能消耗于近地蒸发和往下渗透,故干旱季节常消耗殆尽。

②潜水是指地面以下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可以通过包气带直接补给潜水,故其补给区通常与潜水的分布区是一致的。潜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自山水面,而且它处于地面以下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它能在重力作用下从潜水面高的地方向潜水面低的地方缓慢流动,而不承受静水压力,一般是无压力流。潜水的埋藏深度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山区深,平原浅;雨季浅,旱季深。

③承压水是充满十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承压水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较大的水压力,

只要将承压水的上层隔水层打穿,承压水即可自动涌出成为自流水。通常在向斜构造、构造盆地和单斜构造中有利于承压水的存在。承压水的大小取决于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厚度、补给区和补给水源的大小,以及含水层的透水性等因素。承压水含水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补给区面积大、补给水源充足。承压水的补给与其分布区不一致。

3. 土壤温度状况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土壤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地热、土壤物质转化过程所释放的化学能以及人们在耕作过程中所施加的化学能等。其中太阳辐射是最主要是热量来源。

(2)土壤的温度状况大致受四个因素的影响:

①其自身所吸收的净热量;

②使土壤温度产生一定幅度变化所需的热量;

③土壤中水分相态转化及其扩散过程所需要的热量;

④伴随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所消耗或释放的热量。

4. 根据全球森林植被对温度的适应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

【答案】根据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

(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多雨地区;

(2)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栋类林或常绿樟拷林;

(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之间的过渡类型;

(4)常绿硬叶林:是在世界范围内反映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型气候的典型植被;

(5)夏绿林: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夏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

(6)针阔叶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问的过渡类型;

(7)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种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植物群落的总称;

(8)红树林和竹林:红树林是由一群水生木本植物组成的海岸植物群落,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是极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在全市分布广泛,而且种类众多。

5. 简述不同岩性的碳酸盐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答案】岩溶作用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下的崩塌、坍陷、堆积等过程,亦称为喀斯特作用。

(1)水中含CO 2时,水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很强,CO 2与水化合形成碳酸,当水与空气中CO 2减少,碳酸含量亦减少,CaCO 3将发生沉淀。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CO 2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且反应速度很快,因而岩溶作用强。

(2)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硫酸盐类岩石包括石膏、硬石膏;卤化物盐类如岩软与钾盐,均属可溶性盐类。按溶解度排序,卤化物盐类最大,硫酸盐类居中,碳酸

盐类最小,但喀斯特地貌却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这与其分布极广且常露出地表有关。

(3)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泥灰岩兼有大量不溶解黏土,白云岩则以白云石为主。按溶解度排序为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因此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尤其是节理发育、层厚、质纯的石灰岩和位于区域性断裂带的石灰岩,喀斯特作用最强。

6. 以你所在地区的实例说明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答案】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背景下的产物。河水是以不同形态和经过不同转化途径的降水为补给来源的。

(1)地理环境对河流的影响

①河流的地理分布受气候的严格控制

湿润地区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干旱地区河网稀疏、径流贫乏,实际上,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源的补给形式及其比例、水位、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结冰与否及结冰期长短等,无一不受气候条件制约。河流是气候的镜子。

②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对径流发生影响。

如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密度直接影响着径流汇聚条件,地表物质组成决定着径流下渗状况,植被则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影响径流等。

(2)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

①河流既是山地景观的创造者,又是大小冲积平原的奠基者,还是内陆和海洋盆地中盐类的积累者。

②荒漠地区绝大多数绿洲的形成与河流有密切的联系。流入干旱区的河流,不仅给那里带来水与细粒土,而且使荒漠河岸林和灌溉农业得以发展,从而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景观。

③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

7. 简述群落的水平结构及其复杂性的原因。

【答案】(1)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

(2)群落的水平结构复杂性的原因

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的相互作用。

①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风布植物、动物传布植物、水布植物分布可能广泛。而种子较重或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往往在母株周围。同样是风布植物,在单株、疏林、密林的情况下扩散能力不相同。

②环境异质性。由于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结构、水分条件的异质性导致动植物形成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