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835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生物群落的含义

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2)生物群落的特征

①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的组成取决于两个条件:

a. 组成的物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

b. 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形式共处,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

②结构特征

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全球范围内的群落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的,并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③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运动,群落也是如此,每一个群落在时间上都有它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群落都不会静止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其变化的基本形式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

2. 何谓三圈环流和行星风系,说明海陆分布如何改变低空和高空气压场的纬向带状结构。

【答案】(1)三圈环流

①信风环流圈

信风环流圈,又称为Hadley 环流圈,是一个直接的热力环流,约占30个纬度。当赤道上空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流向极地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逐渐具有西风成分,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为两支,一支流向赤道,在低纬度地区形成闭合环流。

②中纬度环流圈

又称Ferre1环流圈。中纬度即约35°~65°地带,从高空到地面都盛行偏西风,但地面附近具有指向低纬的风速分量,上层具有指向高纬的风速分量,分别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相结合,因而构成一个环流圈。

③极地环流圈

中纬度地区形成偏西风达到极地低压带时,与由极地高压区吹来的偏东气流在纬度6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沿极锋向极地方向上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变为偏西气流,最后在极地冷却下沉,补偿极地地面流失的空气质量。于是,在纬度60°附近和极地之间构成一个闭合环流圈,称为极地环流圈。

(2)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是指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性地面盛行风形式的总称。依据全球气压系统分布状况和风压关系,可以判断盛行风的情况。全球地面行星风系主要包括三个盛行风带:

①信风带

由于南北纬30°~35°附近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一部分气流便流向赤道,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其位置、范围和强度随副热带高压带作比较规律的季节性变化。

②西风带

南北纬35°~60°之间,因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气流一部分流向高纬度,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西方向即西风。

③极地东风带

自极地高压向外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故称极地东风带。

(3)海陆分布对改变低空和高空气压场的纬向带状结构的影响

海水热容大,吸热量季节相差小;陆地则相反,热容小,冬季由于冰雪,吸收热辐射加倍减少。这就造成海水温度冬季高于大陆而夏季低于大陆,地面温度高造成高空气压高而地面低压,所以地面气压是夏季海面高于大陆而冬季是大陆高于海面,在高空则相反。于是地面的季风是夏季吹向大陆而冬季从大陆中心吹向海洋。由于海陆分布并不遵循纬向分布,干预了原来按纬度条带状分布的大气环流。

3. 主要岩石类型有哪些?

【答案】岩石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丁大岩类:

(1)岩浆岩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高温茹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岩中以Si02的含量最大,Si02的多少不仅影响岩浆岩的性质,而且也影响岩浆岩中其他物质的含量。

(2)沉积岩

沉积岩是指在低温和低压的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它广泛分布于陆地表面及海洋盆地中,由沉积作用而形成。(3)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在地球演化历史中,地壳内早先形成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它主要经历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从一种固相转变为另一种固相的结晶过程。

4. 地貌学中的劣地,现在开发为彩色丘陵、五彩湾等旅游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劣地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地貌。在半干旱气候带,在岩性松软的地区,沟网密布,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通常称之为劣地。劣地是土地的自然属性,是指这块土地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自然属性的好坏能影响经济属性的好坏但二者之间并不完全一致。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过程中,没有绝对劣势的资源,我们要善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变资源劣势为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充分开发,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试述冰川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

(1)在极地和中低纬高山冰川区,冰川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并形成独特的冰川景观。

(2)在地球水圈的水分循环中,冰川起着重要的作用。冰盖消融量的增减,将直接影响海平面的升降。

(3)大气降水到达冰川表面的降水几乎可以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冰川不仅是河流的补给来源,还是其调节者。

(4)冰川推进时,将毁灭它所覆盖地区的植被,迫使动物迁移,土壤发育过程亦将中断。自然地带将相应向低纬和低海拔地区移动。冰川退缩时,植被土壤将逐渐重新发育,自然地带相应向高纬和高海拔地区移动。

(5)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显著改变地表形态,形成特殊的冰川地貌。

6. 何谓气温? 它随时间有什么样的变化? 具有什么样的地理分布?

【答案】(1)气温的定义

气温指的就是空气的温度。

(2)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在一天之中和一年之内有变化,故气温也有日变化和年变化。陆地上旧之中最高温度在午后2~3时,最热月为7月;一日之中最低温度在日出前,最冷月为1月。

(3)气温的地理分布

海平面气温的地理分布一般是从赤道向两极降低,无论冬、夏。等温线因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而偏离纬线,不与纬线平行。另外,中纬度地区等温线分布是冬密夏疏。地表气温最低区域是南极高原,最高气温出现在15°N~40°N 范围内的沙漠中,如在利比亚的1922年9月13日观测到极端最高气温是58℃。

7. 何谓湖泊? 世界湖沼面积在迅速缩小是如何造成的? 有何危害?

【答案】(1)湖泊的定义:

湖泊是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

(2)造成湖沼面积缩小的原因: